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次性筷子该不该拒绝

(2006-06-01 07:28:25)
北京孩子写信给市长,提出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的行动,市长回信表示支持。
对此,我理解为,这是北方孩子不理解毛竹而做出的片面决定,而作为一个来过南方工作的市长,实在是不应该做出这样的回信支持。
我反对木制一次性筷子,这儿强调的是木制,因为这需要耗用非常多的木材,对环境影响极大。即使是丰产速生林,长成可以被砍伐被做成筷子的木材,也需要几年。可是,一次性筷子的用量那么大,速生林哪里应付得过来。所以国家这次对一次性筷子和原木地板加税,我是很拥护的。
但是,竹制一次性筷子那就大不相同了。江南很多家庭用毛竹做的筷子,比寻常木头筷子耐用结实,也不会变型。杭州以前一个特产是天竺筷,用的是整管的细毛竹,考究点的,上下端包铜,漂亮实用。
江南人普遍使用竹筷子,与安徽、浙江、江西这一带山区满山遍野的毛竹分不开,暂时不说贵州四川。这一带山区,因为气候适宜,只要山包上稍有土层,竹子种上去,就生根发芽,自己蔓延到整个山头。冬天的毛竹山依然郁郁葱葱,算是江南山区一景。
竹子有个特性,每年春天时候,从地下拱岀大量毛笋。在近郊地区,这些毛笋正好挖了送上居民餐桌,但是如果竹林身处十万大山,运输不便,大家都知道笋味一日大变,犹如荔枝,不耐长途运输,所以,这些地下拱岀的毛笋只好让它长成竹子。每一年的春天,不挖笋的竹林都是新笋林立,非常壮观。但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空间的问题。那么多新长的毛竹往哪儿安身。这其实是个自然淘汰的问题。我小时候见过野竹林,那些不知几龄的毛竹自己干枯,裂开,倾倒,成为废物。但作为有人管理着的竹林,他们肯定不会愿意看到这种现象发生。所以,人们必须有选择地采割老年毛竹。一般当年生的毛竹纤维还没长密实,不能采割,而两三年生的就行了,实在是比速生经济林快捷得多。从避暑胜地莫干山下去,随便找一条山间小路,一定可以不断看到装满毛竹的拖拉机迎面而来,很多。疏采毛竹,是他们维护毛竹林的手段,也是他们换取钱粮的手段。八年前我问过湖州地区竹农毛竹的价钱,说是5块钱一根。那是不错的收入了。
这么多毛竹,拿来制一次性筷子,我一点不会觉得心疼,因为这不影响绿化,不破坏山林,对环境是有效循环利用,而不是涸泽而渔。何况一次性筷子确实方便实用,确实方便人们的生活,竹筷子有生存空间。将竹筷子与木筷子一起打死,而不是区别对待,实在是很不科学的做事方式。
其他的,还有竹牙签,竹地板,竹炭等。有效合理地使用竹资源,认识竹子的用途,提高竹子的经济价值,是官员们应该上的一堂经济课。否则,以后还会继续做出那些一刀切的无知决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节日快乐,嘿
后一篇:两个鸟男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