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凡是资源类的产品价格都在涨,石油、黄金、铜、锌等。铁矿石涨价也是必然,中国虽然是最大采购商,可是面对资源掌握者,谈判是没用的,如此大好的涨价时候,巴西和澳大利亚怎么可能不掌握住,谁让现在是卖方市场。除非飞机大炮轰开了人家铁矿,占为己有。
去年铁矿已经大幅涨价,钢企已经苦不堪言。为什么同样是资源涨价,石油企业不如钢企痛苦?这是因为石油企业还是全国有全垄断,而钢铁企业已经多种经济模式并存。因为石油产品国家定价,石化石油海油一个鼻孔出气,国家发岀红头文件,你消费者不接受也得接受。即使你消费者不接受也没关系,飞机票拼命打折却可以添加燃油附加费,还是以国家红头文件形式出现,合理合法地提高价格,你倒是打官司试试?
而我国的钢铁产品已经几乎是市场定价。下游的使用钢铁产品的汽车冰箱之类企业的都不敢涨价,激烈竞争让那些企业即使联手也没法联起来,怕吓走顾客,推向竞争者阵营,所以只好把钢材涨价内部消化了,缩减利润,提高生产率。否则,市场不认可你,你等死吧。大家看看最近的空调企业与市场的博弈,世界铜价涨了,占着空调外机主要成本的铜产品当然得涨,但是几大空调厂家联手唱涨了,市场就是不买帐,大家还在扯皮。在市场调节面前,想涨?没那么容易。空调厂家虽然苦不堪言,可谁都不敢首先拉起涨价的大旗做出头椽子,怕像落单的小偷似的被扁死。
我们就常在涨价时候出现这种情况,举个例子,买来原材料是1000元,加工后卖出去是1200元,但是原材料涨价到1200元,可是市场认可的成品价还是1200元稍多一点,因为终端市场的反应都有滞后,滞后期是两三个月。这一段时间厂家也只好硬着头皮生产,否则谁来消化那些办公费用?最多是少生产。当然,企业主得把眼睛调成碧绿地瞄向挖潜改造。很多技术革新就是这么给逼出来的。而那些贸易商则是在没有差价的情况下干脆关门歇业。市场的自然调节就是,这个时候的需求减少了,钢厂也只好降低价格,宝钢即使抵死不从拿着国家涨价的红头文件也没用,它不能被库存逼死。需求就是这么被无形中压低的。可是,现在钢厂与巴西澳大利亚等铁矿石商签订的是死价钱,铁矿石不能降了。所以钢铁厂才痛苦,去年是,今年料想还会继续痛苦。说句题外话,最近没有矿山撑着的钢铁厂股价领涨,真是没道理。
只有全国家垄断的中石化才有好命,原油价格涨,它的汽油柴油也涨。同样的还有独此一家的银联,跨行查询要涨价,今天看到新闻,跨行取款手续费又涨价了,起头的又是穷凶极恶的建行。同样的有航空公司,又想叫嚣着收燃油附加费。同样的还有电力公司,想着煤电联动。同样的还有水厂,听证会年年开,水价年年涨。同样的还有土地转让费,同样的还有医院,学校,煤气公司,还有以前的电信,要不是拆分成网通电信中移动中联通,大家还是继续享受装机费3000等一个月才能装机的好处吧。等等。
从中可以得出结论,只要是国有的垄断的,国家定价的,大伙儿就别指望从中得到实惠。别跟我说与国际接轨,这种话都是P话,中国成为出口大国就是因为价格与国际不接轨,低,所以才能出口,因为中国的低价劳动力成本就摆在那里。国家垄断企业既想享受计划经济的好处,又想享受市场经济的好处,这算盘子太精。
看着发改委国资办的官员振振有辞地为涨价辩护,我就呕。我想问的是,那些国有垄断企业面对资源涨价的时候,挖潜改造了没有,裁员了没有,缩减工资福利了没有?都没有吧?那凭什么涨价?
再举一个菜篮子小问题。猪肉的价钱曾经在国家调整粮食价格时候,一下跨越式地涨了。但是,现在猪肉的价格又回调到粮食涨价前。
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只要价格是被国家计划着的,就没个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