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2006-10-21 00:47:53)
标签:

行纪

纳西语

鸟粪

丽江

兰色柳橙汁

古道

薯片

分类: 连载
  大家被甘海子的碧水迷晕了,回到客栈纷纷要求第三天先去拉市海。据说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水鸟群起群落的盛景。女孩们都嚷嚷着要买几顶牛皮帽子,生怕鸟粪弄脏秀发。客栈老板娘却说:能被拉市海的鸟粪选中,是天大的福气!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同伴在舒舒服服的洗热水澡,雪山上稀薄的空气还真把她折腾坏了。看来,若是真有登山计划,得提前个把月锻炼好身体才行。我收掇衣服时发现了一样十分有趣的东西……
  哈哈,有意思吧?!从深圳带过去的薯片,好鼓呀~~胖得跟气球似的!幸好头天晚上就把它俩拿出来,不然,还没带到山顶就成炸弹了,HOHOHO~~~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丽江生意人开门接客的时间都不早,或许是打烊太晚的缘故吧,一切都不紧不慢的,难怪说人们来到这里就都不愿走了。
  我们打尖儿的客栈斜对门就是当年拍摄电视剧《一米阳光》的酒吧。这部剧是目前对丽江文化描述得最丰满的作品(舞台剧《印象丽江》除外),为宣传丽江做了很大贡献。古城里,不时看到有店家用几位主演打招牌。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今天时间充裕,兄弟要一探当年茶马古道的足迹。跟着马帮,我们似乎回到了那个跑山开路的年代。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拉市海果然没让我们失望。辽阔的沼泽、丰富的水草,云南边陲湿地独有的景色!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这次的“鸟屎运”不大好,别说满甸的水鸟,连只野鸭都没看到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男同胞倒是兴奋得乐不思蜀,因为他们在草甸边的牧民屋里发现了一个漂亮的藏族MM。西西,不过妒忌归妒忌,MM还真是漂亮!特有的风韵,惹得我们竞相合影,连烤出来的羊肉串都比别人的好吃!!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挥手告别藏民同胞后继续前行,茶马古道的尽头是束河古镇。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半道发现一块橘黄色的壁画,非常漂亮,上面书写着东巴译文。
  柳橙挺臭屁的,这里要插播一张个人写真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哈哈,肚子露出来了。发现没?皮肤上下颜色分界明显。丽江的太阳实在太毒了!提醒今后去丽江的筒子无论男女老少,都一定要搽防晒霜、摸润唇膏。偶们队伍里的一位男同志第一天出行回来就鼻头、脸墩通红,火辣辣的。严重的干燥也让女同胞们回到深圳后纷纷嘴唇脱皮。唉,几天下来,让原本就不白的我变得更黑了~~~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束河古镇的规模比丽江古城小,游客也少得多。然而这正营造了另一番风情,闲坐的老人、潺潺的河水,典型的纳西院落、任人参观的扎染作坊随处可见。这里少了一份市侩,多了几分恬静。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细心观察街道两旁的门牌、木片,我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文字游戏。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丽江早晚的温差很大,白天能把人晒得脱皮,晚上又冻得人穿了毛衣还瑟瑟发抖。不少筒子已经忍受不住,加之先前在马背上的颠簸,开始腰酸背痛。进行了一番购物行动之后,我们痛苦的啃着粘大牙的烤玉米,坐着包车打道回府。次日的站点是长江第一险滩——虎跳峡
 
  虎跳峡离城比较远,单程需要两个多小时,又是一日早起。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半路碰上当地的圩日,有点塞车。我们也乐得赶趟农集,下车闲逛一圈,买了两个老大的葵花盘子,一路嗑着去了。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第一道观景台就修建在公路边,由此可一窥峡谷全貌。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由于玉龙、哈巴两座雪山靠得太近,中间只留了一条狭缝,逼得金沙江削壁奔驰。沿着峡谷边的栈道,徒步走完两公里路程,耳畔轰鸣的水声如万千雄师怒吼,气势好不壮观!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有个美丽传说。金沙姑娘要去东海私会情人,双亲不允,派玉龙、哈巴两个儿子镇守虎跳。不料哈巴入夜睡着,金沙悄悄绕过哥哥急走东方。待兄弟俩觉察时已不见妹妹踪影,玉龙一怒之下用十三把宝剑砍下哈巴的头颅。所以,我们今天所见的哈巴雪山无头,而玉龙雪山则有十三座尖峰。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之前一直看到不少关于“香格里拉”的错误解释,这里以石碑为凭,更正一下:
香格里拉——丽江行纪<二>
 
  图片不大清晰,我把碑文“拓”下来:
  香各里雄古石碑简介
  香格里拉意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外桃源。“香各里”是地名,“拉”是肯定性的语气助词,含有“是,是的”意思,把两句话连起来说就是“这里是香各里”之意。“香格”二字源于雄古这个地名。“雄古”是纳西语,“雄”指香柏(树),“古”是“处所、地方”,“雄古”就是“生长香柏的地方”。译成汉语时,音意结合,可自然地译成“香各(格)”。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印制的丽江地图中就清楚地把雄古标为“香各里”。在当时的雄古一带,如果有人问这里是什么地方,当地人就会用纳西语明白无误地回答“香各里——拉”。又在1998年,人们找到的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写有“香各里雄古”字样的这块石碑。是以证明这里就是人们心中向往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韦悦,2006.10.(未完,待续……)  
 
(PS:相关主题连接 《古域阳光——丽江行纪<一>》
(PS:相关主题连接 《小桥流水——丽江行纪<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