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最美的古村——爨底下村(组图)

标签:
京西最美的乡村古爨底下村自驾游休闲摄影景欣原创 |
焕发生机的古村“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虽说已进入夏天,但天气如同春天般温和。林夕约着去爬山,于是我们一行四人便去了门头沟深山的爨(cuan)柏景区。爨柏景区包括:爨底下村、柏峪村、双石头村等几个村子。每个村子都很小,但从房檐瓦片上的斑驳,足以看出那些村落的古老。然而,当你走进村子,走及村民家中,你能感觉到,那古老的村庄仍然焕发着生机。
沿着山路继续前行,便是建于明清时期的爨底下村了。相传明朝晋商迁徙至此,渐渐形成村落。清朝末年,洪水爆发,将村子冲垮,全村只有一对青年男女外出,幸免于难。为延续韩族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而成婚,并建立现在爨底下村。这也是全村主户都姓韩的缘由。
现在村里共有35户人家,常住人口93人,是一个祥和安宁的地方。
从90年代后,村里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
于是家家办起了农家客栈,从此这个安宁的小山村热闹了起来。
“爨”(cuan四声)是灶的意思,这些灶不完全是烧火的工具,也是一种图腾。
墙上这幅画,诠释着这个多达三十划的“爨”字。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用火烧,就是这个难检字“爨”。
老房子的新装。
虚掩的柴门,你可以随时推门进去,主人会热情地向你打招呼。
这里的民风很纯朴,无论你推开谁家的门,都能进去参观,家家都都可以点菜就餐。
我们走进一个古宅套院,房脊上“朱雀衔福”告诉我们,老宅院的悠久。
“福”字的背面是“禄”字,寄托了老宅主人的希望。这是一块蓝色琉璃瓦,文革期间,他们用黄泥将把这字糊上,才免遭劫难保存至今。
这位是老宅的主人,向我们讲述爨家家谱。他是“孟”字辈,韩氏第十五代传人。
很现代的招牌。再看门牌,把那个三十笔画的“爨”字,简化为“川”。
被称为“小布达拉宫”
这口古井深5丈,石块垒槽,辘轳吊水,村民几百年来都使用这口井。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改用自来水。
古村曾是晋商、徽商的客站,因此建筑风格也有徽、晋的影子。
说到爨底下村,一定要说村上一公里处的百米南湖一线天,它就一支象只喇叭,强纳东方紫气,拂祥入户。
站在这里,仿佛听见当年的山帮马铃声。
这两个男孩,是现在村子里仅有的两个没到上学年龄的孩子。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就到斋堂镇上寄宿学校了,因此平日里很难见到孩子。
夕阳照耀下的村子,更添几分恬静。
美丽的山村,吸引着很多人到这里采风作画。
在对面的朱雀山上看村子全貌。
远处蜿蜒的山路,就是当年的通商之路,也是现在爨底下村与外界相连的通道。也正是因为有了那条蜿蜒的山路,让这个历经沧桑的古村,跟着时代的潮流,保持着旺盛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