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压扁的沙子》教案课堂反思

(2011-12-10 12:11:17)
标签:

教案

课堂

反思

教育

教案:
目标:1了解恐龙灭绝的的原因。2分析文章内容。比较阅读,体会两篇文章的不同特点。
重点:文章内容理解。
难点: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让学生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引出这篇课文。
二、听读课文。
三、研讨问题;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恐龙灭绝的原因.2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3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4文章的结构: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提出恐龙灭绝的问题——举例提出“撞击说”——举例提出“火山说” 。
第二部分(5—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分析,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四、揣摩语言:
(1)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强调说明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2)即非常纯的沙子。解释什么是二氧化硅,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
(3)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作者随笔幽默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五、比较阅读: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中心思想
两篇文章都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  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前者: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种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后者: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主题思想: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作业语言分析
具体教学过程:175班没有分析,问题探讨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176班运用探讨的方式,只不过是前后桌,不是分组。
反思:因为有了多媒体,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和效果没有以前明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