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围屋史话(1)唐氏“光裕堂”及围屋

(2012-05-23 16:21:14)
标签:

杂谈

分类: 县史方志

 

 

                  唐氏“光裕堂”及围屋

 

杨坊唐氏后裔万人共享祠堂“光裕堂”,住落于龙南县城郊外北面玉石岩脚下,距县城2、5千米,俗名杨坊下塘,属今龙南镇井冈村境内。“光裕堂”约建于五、六百年之前,因年久失修,墙壁斑驳破旧,但此建筑堪称龙南县各姓氏祠堂建筑中最古老的一座。

“光裕堂”座东北朝西南,北靠龙南县古时著名胜景玉石岩。整幢祠堂分上、中、下三进式,单层,栋梁至高处约九米,总面积200多平米,厅内分上下两个天井。厅堂正门两边立有石柱,离门前五六米处立有栓马石。“光裕堂”这幢宗祠,是由唐景辉玄孙唐昌七、唐昌八两兄弟合建。唐景辉属今龙南县杨坊唐氏开基祖。而“光裕堂”属今龙南县唐景辉后裔万人共享。

龙南唐氏远祖唐国忠(1063——1133年),生于古代龙南新兴堡乌桕坝(今全南县大吉山镇境内),19岁时(1082年)会榜(见黄裳榜)中进士,时人称“登龙门”,为今龙南县乃至全南县、定南县史上第一位进士。北宋政和年间的1112年,49岁的唐国忠在京城开封做官,荣膺诰命,官至国子监祭酒,掌管全国教育行政。但当时是北宋宋徽宗赵佶在位(1100~1125年),因宋徽宗赵佶在朝廷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由他们主持朝政,期间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唐国忠50岁后,已过天命之年的他,眼见山河飘摇,为国忧虑,但又秉性耿直,与朝廷政见不合,无回天之力,于是辞官归里,隐名于家乡新兴堡十余年。因唐国忠平生忠义,旧时龙南县署在城隍庙内,首列其名其像,供后人瞻仰祭祀。

1225年,唐国忠之曾孙唐景辉,时年24岁,被县署派驻在龙南风景名胜地玉石岩上岩的普和寺藏书阁,以传道并看管藏书为业。

普和寺藏书阁,建于北宋。公元976~997年间,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匡义继位后,为了推行他的“文治德政”主张,对当时的龙南县寄以厚望,亲自为龙南县赐经书一百二十卷。龙南官署把皇帝赐给的经书视为一宝。为精心收藏皇帝赐书,教化后人,官署决定把这批经书存放在玉石岩玉迹洞内,并把玉迹洞改为玉迹寺。从此,玉石岩上岩便建起了一座不大的寺院。寺院兼藏书,不仅招来了人气与香火,而且在龙南历史上,称为玉迹寺藏书阁。从此,县署派人长期驻守阁内看管。这便是龙南县乃到今全南、定南两县历史上最早的藏书阁。公元1064~1067年,宋英宗继位后,他亲笔为玉迹寺藏书阁题名,并将“玉迹寺”改为“普和寺”。此后,便称普和寺藏书阁,县署继续派人看管。

唐景辉进入藏书阁后,数十年来,以寺院为家,独省其身。他偶尔回家,因新兴堡乌桕坝离龙南县普和寺六、七十千米,且道路坎坷,往返给他带来诸多不便。唐景辉在藏书阁久居,诵传经书,45岁时才相妻生子。他对足下之土,情有独钟,因此,故以玉石岩为天然屏障,在岩下附近的下塘头,自卜宅兹地,建起简易房屋,永久立居,并也称此地为杨坊(时因新兴堡乌桕坝唐景辉出生地小名称杨坊)。从此,唐景辉便成为今龙南县唐氏开基祖。杨坊唐氏宗薄记载,七世祖唐景辉,十世祖唐海汇,十一世祖唐昌七、唐昌八。因而“光裕堂”是由唐景辉后裔唐昌七、唐昌八两兄弟合建。

唐景辉后裔繁衍至今有一万余人,其中不泛外迁邻县信丰及四川省等地,唐氏在龙南属姓氏大族。近四、五百年来,唐景辉后裔在杨坊广袤的土地上,先后建造的围屋有三、四十座之多。其中有四只屋围等。

四只屋围与唐福澈  杨坊唐氏四只屋围屋,座落于杨坊桥东片,距杨坊桥四五百米,属今龙南镇新杨村境内。四只屋围并排有四幢厅厦,从北至南,四幢厅厦分别为大园、麻园、背夫、河岸头,称为四只屋。四只屋之间有的共成一座围屋,有的独立成围,主要是依地形变化而定。另北面大园隔壁有一幢厅厦称“福缘堂”,为唐福缘后裔所建。四只屋围内并排的四个厅厦均由唐福澈所建。

唐福澈(1442~1496年),字澄心,称澄心公,唐国忠十世孙,唐景辉六世孙,唐稳三之子。明朝年间,龙南县地广人稀,山区木头居多,懂行者以经营木头为业,并依托水路往外贩运。地处城郊的杨坊,既近濂江,又临桃江和渥江,属三江汇集之地,唐氏后裔近水而居。唐福澈年少时跟班下河,集木扎排,成年后逐渐成为扎排的师傅,后来他自立门户,先在龙洲地段自建码头,并招收扎排学徒工,他集桃江、渥江、濂江三江之木头,汇入至夹江口,集少成多,然后扎成木排,成堆往外贩运,渐以累积家财,富甲一方。据县志载,唐福澈发迹后,乐于施捐,每逢坊内闹饥荒,他对饥民常施谷物救济。时杨坊门前濂江,及县城朝阳门前渥江,来往过江都行矮木桥。因桥矮小,常遇洪水冲垮,唐福澈十分慷慨,每每乐捐重建,时人称其义。

唐福澈生子四:长子唐孟端,次子唐孟庄,三子唐孟枢,四子唐孟机。他去逝后,把四幢厅厦即大园、麻园、背夫、河岸头,分别遗给四子。如今,杨坊唐氏约一半以上人口,属唐福澈后裔。今有四只屋相连的四个村庄人口,还有本村的门前岭、鸟井塘,红岩村的梅坑、烟园、河角、盆山,石人村的松树园、秋园、新园、新岭、案上等十几座围屋,均属唐福澈后裔所建。

    

                                                       2012、10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