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吐槽”成就票房——从《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说起

(2014-02-10 11:23:32)
标签:

北京大学

李道新

大闹天宫

甄子丹

电影

文化

                             

当“吐槽”成就票房

从《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说起

李道新

 

    只有看过当下正在热映的“真人魔幻动作3D-IMAX”《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之后,才会明白两年前这个时候公映的动画版《大闹天宫3D》是多么的尊重原著和传承经典。

    动画版《大闹天宫3D》由上影集团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美国特艺集团,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原作的基础上进行胶片修复、色彩还原、数字处理和3D特效制作;为了更加符合当下观众的欣赏习惯,除了3D转制和重新配音之外,还在沿用原作主题音乐的同时加入了西洋乐器和电子声效。有意思的是,《大闹天宫3D》也曾引发很多争议,这些争议大多集中在3D视觉效果上。其中,很多“技术派”观众便纠结于该片的《阿凡达》特效团队,竟没有打造出异域气质的齐天大圣。

    仅仅在两年之后,同样依靠好莱坞特效,“异域气质”的齐天大圣就被星皓公司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打造出来了,并且在“吐槽派”观众的狂欢中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创造票房奇迹。这样说来,在我们的经典动画里看出阿凡达、哈利波特或霍比特人的影子,其实不是粗制滥造和不伦不类的模仿,而是项目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高调达成的共谋,心有灵犀而又惺惺相惜。

    在这里,消费者的口味被定位为好莱坞魔幻大片观众的口味,影片的盈利空间指向的是欧美市场,国内票房只是为了平衡收支。因此,京剧脸谱的齐天大圣便失去了造型的依据,浓重华美的民族风格也不再承担基本的意义。所谓“原著”和“经典”,不仅无助于当下观众的欣赏,反而会降低了他们乐此不疲地争议和“吐槽”的兴致。毕竟,在这一版“真人魔幻动作3D-IMAX”《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里,魔幻大片式的特效已经多得让人不知道从何说起,但却有那么多情节改编和搞笑台词是专为“吐槽”而设计。话说回来,这只是一部春节档期放映的娱乐片,有笑点就有了“吐槽”,有“吐槽”就有了票房,有票房就有了一切。谁不希望合家欢乐、皆大欢喜呢?!

    然而,不识时务者如我还是要说,在这样一个无话题便无生机、有话题便群起亢奋的时代,专为中国观众设计“槽点”而不惜损毁民族经典,是为饮鸩止渴的举止;同样,专为“吐槽”之乐而贡献票房的国内观众,也确实太不明智。

    应该说,这既是一个物欲横流和唯我独享的小时代,也是一个价值重塑和文化再造的大时代,但促使我们陷入深深恐惧并引发时代悲剧的,不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了多么巨大的束缚和制约,而是根本没有原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迄今为止,国内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大众文化领域的诸多状况均在表明,离开了《西游记》这样的“原著”和“经典”,以及《阿凡达》一类的好莱坞魔幻大片,我们就很难找到想象和创造的新路径。动画版《大闹天宫3D》明白这一点,只好选择了好莱坞的技术,诚恳地向原著和经典致敬,仅此一端,上影集团就值得更多的观众尊敬。笔者也是在演职员表中看到了原著吴承恩,改编、导演万籁鸣,美术设计张光宇、张正宇,动画设计严定宪、蒲家祥等人的名字后,才感觉到豁然开朗,有如醍醐灌顶。与此相比,《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虽也明白这一点,但却不再有真心和诚意面对国人心目中的《西游记》和齐天大圣。包括公司老总王海峰、影片导演郑保瑞在内的大多数人都明白,与其被无力超越的经典和无法推卸的载道观念影响得焦虑不安,不如在可以预期的票房收益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品尝获得的快感。

    也正因为如此,这部以香港影人为主完成的影片,才会以这样“混不吝”的方式一马当先地“大闹”中国马年春节。有意思的是,这种没有理想包袱、历史压力和原则考虑,除了随机应变以求最大回报之外“啥都不在乎”的姿态,恰如香港作家陈冠中对“我这一代香港人”的描绘。影片中的齐天大圣,为了让“全世界”都能看得懂,既装扮成了美国人心目中无论如何也要谈情说爱的“monkey king”,又通过扮演者甄子丹的功夫身手,变成了欧洲人所谓的“东方超人”,再加上这只来自花果山的猴子对生死轮回及佛教义理的似有似无若即若离的思考,显现出来的价值观之错位、混杂和游移,实在令人无所适从。“混不吝”的结果,是让不少中国观众真的不再认识曾经熟悉的孙悟空;也有很多人从头到尾真的不知道甄子丹在哪里。但最大的吊诡还在于:伴随着预期出现的大量“吐槽”,影片本身很快就收回了成本。

    这注定是一场只有一个胜者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作为原著的《西游记》和作为消费者的观众都会两败俱伤。当然,原著就是用来改编的,经典也需要不断创新,但纯粹为了票房的缘故而有意割断新作跟原著和经典的关系,就未免失之粗野,也显得过犹不及。不说原著《西游记》还有多少值得挖掘的宝藏,单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动画《大闹天宫》,也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反复学习和揣摩。无视原著和经典,不仅会使新作丧失了太多的背景和依靠,而且损害了原著的精神气质和经典的文化蕴涵,更有可能使其无法真正吸引预设的欧美观众。为了笑点而制造“槽点”,就是无视原著和经典的结果。这种聪明算计、引君入瓮的作为,不仅比较低级无聊,而且嘲弄了观众的智商和情商,也会损害观众针对国产电影的好感和热情。

    再说回来。春节档期的娱乐片是需要娱乐观众的,但影院里的笑声不一定都是高兴,网络上的“吐槽”也一定不是首肯。当国产电影失去了应有的想象力和原创力,主要依靠故意卖弄的“槽点”吸引观众推高票房的时候,我们所能获得的,除了钱之外就不再有其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