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课。
接着上次的《两岸电影共同体》,继续讲台湾新电影的时空策略。主要以《光阴的故事》,还有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恋恋风尘》、《悲情城市》以及王童的《无言的山丘》等影片为例,探讨台湾新电影对已经逝去的时间/历史和正在生息的本土/乡土的感伤情怀。每次看侯孝贤电影,都会有新的情绪体验。这次在东京大学的课堂上,听到《童年往事》结尾处的画外音,内心的忧伤竟是久久难以消弭。
台湾新电影的静止长镜头以及展现天地人关系的大远景,跟内地第四代和第五代的镜语体系如此接近。以费穆和小津安二郎为代表的东方电影美学(情感)及东方电影时空策略,在80年代的两岸电影中得到张扬,并为全世界观众所感知,成为台湾、内地与中国文化/中国形象在世界的杰出代表。
刈间教授则回顾了自己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香港为据点,跟台湾的侯孝贤、杨德昌以及大陆的张泽鸣、陈凯歌等人互相分享信息、彼此对话交流的兴奋场景。那同样是一个已经逝去的美好年代。当时,我刚刚背负厚重的行囊和飘着单薄的身体,去到长江边的一所大学接受启蒙。
课程结束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课下观看王家卫的影片《东邪西毒》,下次课上讨论。
上完课,从涩谷直接坐车到锦系町,走一站即达两国站,旁边就是江户东京博物馆。这是我在日本的主要任务之一:“考察”日本文化设施、感受日本文化气息。
走路中发现的日本相扑协会。可惜时间不够,没看成近在咫尺的国技馆(相扑博物馆)。

江户东京博物馆。建筑很有特点,设计非常精心。

入馆前的空间利用:现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和谐交融。

江户东京博物馆里的常设展览。典型的歌舞伎演出场景。

多媒体视野中的江户东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