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日本(第41天)

(2011-11-15 10:17:39)
标签:

李道新

东京大学

图书馆

沦陷时期

上海电影

文化

    研究生课。先是接着上次课程,进一步探讨中国电影里的现代主义问题,发现在中国电影语境中,“现代主义”概念跟西方和日本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刈间教授展示了“文革”中的某些珍贵影像,其间对身体的发现和性感的展示,别有一种特殊的意味。

    接着讲《沦陷的光影——1941-1945上海电影》,从卜万苍导演、周璇主演的《渔家女》片段开始,进入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在我看来,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以至海外电影史学界,对1941-1945年间亦即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进行过一系列较有价值的考察和研究,但也在文献的搜集整理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境,尤其在作品的意旨分析和人物的历史评价等方面存在着意气用事的弊端。沦陷时期的上海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是中国电影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无论有意的忽略还是无意的遮蔽,都不利于中国电影史学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可资利用的文字资料和影片资料,在军事侵略和文化殖民的背景下重提沦陷时期上海电影的多侧面及特殊性,是任何一个电影史学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责任和使命。具体而言,上海沦陷后,卜万苍在“中联”和“华影”相继编导或导演了《牡丹花下》(1942)、《两代女性》(1943)、《渔家女》(1943)、《红楼梦》(1944)、《还乡记》(1944)与《大地之花》(1945)等6部主要以爱情、婚姻悲剧为题材的故事影片;另外,参与导演的故事片还有《博爱》(1942)、《万世流芳》(1943)与《万户更新》(1945)。在“中联”和“华影”的操作者中,卜万苍是拍片较多并最有影响力的电影编导之一;而其对“中国人的国产电影”的强调,颇显婉拒日伪国策、执守民族身份的独特意味。因此,结合具体的文字资料和影片资料,深入研究沦陷时期上海电影操作者的创作状态和心路历程,是重写中国电影史的重要环节。其中,卜万苍对“中国人的国产电影”的强调,岳枫对“本位工作”的苦衷的隐忍,朱石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式的嬉笑怒骂,马徐维邦“藉鬼神以泄其愤”的恐怖片和爱情悲剧片创作,都在沦陷时期的上海影坛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可以说,无论是“以恋爱为中心”的影片还是所谓的“大题材中国电影”,大都凝聚着沦陷时期上海电影操作者的现实关切和艺术心血,不可以被当作“麻痹”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反动工具”,而是应该在新的中国电影史框架中阐发其特定的精神内蕴和文化品质。

    刈间教授的电脑里总有很多令人吃惊的好东西。

    讲完课,跟研究生于宁一起回到东大本乡,在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借了10本书。今天的精神营养太丰富了。

   

    东京大学图书馆书库。进入里面,个人会变得十分渺小。

在日本(第41天)

    东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报刊。《人民日报》是主打。

在日本(第41天)

     我们借的10本书。
在日本(第41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