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父赵俊贤(1)

(2007-03-31 02:01:47)
分类: 我的简历

        汽车开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
        我知道我将永远离开这座故乡的县城。当母亲的坟墓依靠着父亲的坟墓,全都静静地躺卧在童年必经的稻田,我的心已经孤单得像一阵莫名的风;而当我拖着全部的创痛把自己送往遥远的西北,也只是为了一个人。那是1989年的秋天,23岁的我,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叨了千遍的名字:赵俊贤。
        赵俊贤是我的师父。
        偶然改变着命运。1988年12月,刚从大学毕业回到家乡不到半年,我已经无法理解作为一个农村中学教师的无为和赤贫。正是在偶然之中,竟获得一本研究生招生简章,信手翻看时便被一家名为“西北”的大学所吸引。“西北”二字内蕴的苍凉感,正合此时此刻失意者莫衷一是的颓唐心境。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一栏里,我看到了“赵俊贤”三个字。
        复习考试的艰辛不必提起,真正的困苦却在考取之后。在80年代末期的中国,选择离开一个单位,所能遇到的阻碍和无奈,远远超出一个无依无靠、涉世未深者所能想象的最大限度。放弃一切都是必须的,包括放弃仅有的自信和自尊,如果放弃能够换来自由。然而,即便是放弃,也无法让你选择。正是在困兽倒地、万念俱灰的尖峰时刻,我得到了唯一而又最为关键的鼓励:从西北大学,寄来了导师赵俊贤的亲笔信。信的内容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导师来信。后来我才知道,正当我在家乡饱尝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黑暗之时,导师不仅非常关切地给我写了信,而且准备在特定情况下飞来南方,屈九朝古都堂堂教授之尊,跟县城衙门据理力争!
        我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感激的人,尤其是面对宽厚的父辈。父亲的早逝,不仅让我无法体会父爱的隐衷,而且学习不到人子的要诀。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跟导师说过:从18年前接到那一封信开始,我就在心中把导师当作父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