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关注着大家发表的帖子。关于《胭脂扣》,有同学表达如下观点:
像这样一种价值观的小说或电影,不用说是进步了,连一点积极的主题都找不到,在我眼中根本就不是好的文艺作品。在我看来,一部好的文艺作品,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好的主题,一个积极的主题,要引导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虽然人鬼情未了的拍摄剪辑技巧并没有超越胭脂扣,但一个好的结局却给了我们真爱不渝、好人好报的暗示,相比之下,胭脂扣给了人们一个无力抗拒的绝望归宿。也许有的人会说,电影中所表现的正是导演所要批判的,我并不敢苟同这样为导演开脱的理由。如果是这样,他完全可以摆剧本改成另一个结局,以此给人们看到希望。而且这部影片的编剧之一就是李碧华,依照上面她所说的,她根本就没想批判什么,而是希望人们消极地对待感情问题。因此,我推测关锦鹏本人也不是要把这部影片拍成一部批判与反思的影片,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
请同学们在此讨论:《胭脂扣》的主题是否“积极”?不“积极”的主题就不“进步”,就“不是好的文艺作品”吗?
李道新注:讨论本内容在本帖“评论”,讨论《胭脂扣》的时间、空间与人仍在原来的帖子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