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大开过两次《中国电影史•武侠篇》的通选课,涉及新时期以来中国内地的娱乐电影热潮和武侠电影复兴。问起这一时期的商业电影导演及作品,近五百人的阶梯教室竟会突现空前的沉寂和缄默;说到北影导演李文化几年内拍摄了十余部各色武打片,还有西影导演李云东三年间拍摄了五集“系列历史传奇影片”《东陵大盗》,同学们便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难以置信的惊叹声。
十年前的历史,已成过眼云烟。时间会将记忆稀释,但遗忘还是太残酷。不知道包括李文化、张华勋、孙沙、李云东、王凤奎等在内的那一批“娱乐片”导演们,十年以后在哪里?当他们看到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冯小刚的《天下无贼》和徐克的《七剑》时,心里想的是什么?
就是那个曾经导演过《侦察兵》、《决裂》、《反击》和《泪痕》等影片,并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产生过广泛影响的电影导演,在吴天明导演《老井》、张艺谋导演《红高粱》的那一年,导演了一部武侠片《金镖黄天霸》,从此一发不可收,顶着各方争议和压力,为困境中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样是在1987年,仅拍过4部影片的电影导演李云东,已借《东陵大盗》一、二集获得的票房强势,继续拍出《东陵大盗》三、四集,并在次年拍完《东陵大盗》第五集之后歇息,1993年起再拍《赌王出山》和《死亡预谋》。
这是一个观念变革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导演需要重新学习如何面对观众和市场的年代。现在我们明白,在某种意义上,赚钱的娱乐片比得奖的艺术片更难驾驭,但在当时,只有不多的一些人懂得这一点。李云东与他的《东陵大盗》系列影片,便成为一个早产儿,哭声听来响亮,气数却显羸弱。
确实,东陵珍宝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传奇经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惊险电影题材,这也是《东陵大盗》第一、二集分别以345、343个拷贝数夺得1987年国产娱乐片发行成绩第2、3名的关键原因。按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总结报告,影片“熔传奇性、娱乐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炉”,具有“很强的观赏效果”。但遗憾的是,从第二集开始,影片票房持续走低。事实上,这种虎头蛇尾的结局,正是中国娱乐电影的宿命。
抛开电影体制和市场环境的因素不论,《东陵大盗》自身的问题便值得深究。首先,跟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娱乐片一样,《东陵大盗》没有更好地处理“历史”与“传奇”、“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所谓“熔传奇性、娱乐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炉”,对一部娱乐片而言,其实是难以承受的深度之重。其次,跟第一个问题联系在一起,影片没有在“传奇”的基础上强化黑、白两道的惨烈争斗,因而无法凸显正面人物的英雄气质和明星魅力。诚然,英雄是有的,副军长那辛庭便是影片着力打造的爱国志士,但五集《东陵大盗》下来,恐怕很少有观众知道那辛庭的扮演者郝知本!一部没有打造明星、或者没有明星支撑的系列影片,能够拍到第五集,应该也算创造了奇迹。另外,如果影片《东陵大盗》及其导演李云东一开始就能树立基本的“品牌”意识,便不会导致影片和导演的短期效应。
早在1981年,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拍摄了一部惊险动作片《夺宝奇兵》,此后,导演斯皮尔伯格相继拍出《印第安纳•琼斯与魔殿》、《印第安纳•琼斯与圣杯》,共同组成“印第安纳•琼斯系列”三部曲;导演斯皮尔伯格的过人才华与主演哈里森•福特的偶像魅力,共同造就三部曲的票房传奇。从题材上看,《东陵大盗》跟“印第安纳•琼斯系列”存在许多相似,李云东本来可以向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学到更多的卖座秘籍,但在1987年前后的中国,还没有太多的人知道这几部美国电影,更没有太多的人知道斯皮尔伯格、哈里森•福特以及他们的印第安纳•琼斯。
(发表于《新京报》2005年8月1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