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大众电影》而作

(2006-04-03 21:18:54)
分类: 性情电影
        不可遗忘的电影传统

 

    不知不觉,就成了一个总在老报纸和旧胶片中穿行的电影史学者,不到40岁,动不动就要高呼经典和传统,实在是不太与时俱进。

    想当年,也是与前卫和先锋什么的颇有感觉。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是非尼采弗洛伊德不读、非朦胧诗探索电影不看的;到90年代,也曾为中国电影界新生代的出现及其独特的生存境遇摇旗呐喊过,觉得传统就是个铁屋子,非把未来的希望闷死不可。

    但在燃烧之后,剩下来的是灰烬。黑夜来临,当我们真正面对电影,面对我们的内心,才发现一种无可奈何的苍凉和空茫,开始伴随我们、缠绕我们。其实,我们并不比半个世纪以前进步多少、丰富多少,也不比我们的前辈深刻多少、艺术多少;更重要的是,跟他们相比,我们失去的观众、放逐的信任该有多少。

回归传统,寻找中国电影的家园。对我而言,这不是一种高蹈的姿态,而是一种切身的体验。我要说的是,作为质疑者、挑战者和叛逆者,我们还不具备足够的力量让自己存活;而作为试验者、探索者和创造者,我们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径让自己一往无前。

传统不是铁屋子。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还没有真正看清传统的面容。但我们知道,中国电影曾经有过明星、联华以及昆仑、文华等著名的影业公司,一批民营电影企业家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国勉力而为、自强不息;有郑正秋、张石川、史东山、卜万苍以及孙瑜、蔡楚生、吴永刚、费穆等杰出的电影编导,总能用摄影机切中时代脉搏,与底层民众患难与共;还有阮玲玉、周璇、白杨以及金焰、赵丹、陶金等优秀的电影明星,以全部生命倾心演绎中国人的家事国事及其爱恨情仇;更有《神女》、《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万家灯火》等名篇佳作,在世界电影史上永远散发出不朽的魅力。

然而,因为遗忘,传统正在离我们远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甚至不再能讲雅俗共赏的故事。诚然,中国电影多了一些有关历史、民族以及个人、生死的命题,也多了许多国际交流和影展奖励,但同时也失去了电影最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电影生产者与电影消费者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尽管观众是需要分层的,但在中国电影发展的优良传统里,每一部影片都会尽量面向最大多数的观众群体;而对于每一个电影从业者来说,拍电影从来不是为了得奖,更不是为了自我欣赏。这样,电影的视野里总有观众,观众的心目中也有电影,电影与观众相辅相成,观众与电影相得益彰。

不能把所谓的思想性、艺术性或各种影展的奖励当成漠视观众的武器;更不能在门可罗雀的影院里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回归传统,不仅是要回归中国电影的大众面向,而且是要坚守中国电影的民族气质。半个世纪以前,中国电影人已经在欧美电影的巨大压力下创造了一种氤氲古意却又趣味盎然的中国电影;在寄托遥深的电影意境中,在大气磅礴的银幕史诗里,中国文化浸润着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也不乏悲天悯人的伦理内蕴与沉郁顿挫的家国叙事。

总之,历史是我们感知现在的方式,传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铺路石。无论承认与否,我们的创造都是传统的演化,我们的存在都是历史的足迹。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可能更是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