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写的温柔

(2006-07-14 19:35:05)
每次整理书房的时候,总忍不住拉开书柜下面第二个抽屉看看.
 
那里装着满满一抽屉信件.
 
曾几何时,鸿雁传递着我们在文字世界里的无穷想象,书信成为我们保持和加深亲情友情的纽带.而今有多久没有拿起笔给亲人或朋友写封信呢?我?你?屈指一算,于我已将近10年.
 
如今好象任何的通讯方式都比写信要来得方便快捷.长途电话越来越便宜,手机和互联网通讯更是疯狂闯进我们的生活.我们逐渐不需要手写.
 
传统书信,这种中华民族已然延续千年的自由文体(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词赋),这种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思想沟通方式,正无奈淡出我们的视线,远离我们的生活.
 
 
 
而在看多了那些冷硬的标准铅字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似乎越来越冷漠,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遥远.我无比地怀念那些各色墨水钢笔,各色原珠笔写下的或狂放或娟秀的字迹,那些透着人情味儿的暖暖的字迹.
 
我常坐在地板上靠着那第二个抽屉,随手翻开几封.心儿便陷入无限的温柔.
 
不同的称呼,不同的纸张,却都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诉说着我们的喜怒哀乐,诉说着曾经发生的故事;那些熟悉亲切的字迹,记录着我们的纯真年代,记录着我们心灵成长的轨迹,甚至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而最能拨动心弦的就是那些家书了,它们象一根长长的风筝线,将出门在外的游子和家人的心紧紧相连.
 
来信中最长一封集所有文体兼文言文,长达12页,;而最短一封只有12个字:即将调考,暂缓回信,老友勿怪!
 
想想那时写信就是一种倾诉,一种寄托.将信投入绿色的邮筒后那等待回信的复杂滋味儿啊!而收到回信又是多么的兴奋!
 
在那个单纯的年代,如果没有那些纯真的情感,如果没有那些手写的温柔,我们的生活不知会贫瘠成什么样.而在今天的纷杂社会,那些手写的温柔,尤其值得我们回味和追忆.
 
前两天在书店看到一本刚出版的<<拯救民间家书>>,大意说科技发展带来无法逆转的必然结果,但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一传承千年的文化载体消失.为了我们的后代,呼吁全社会拯救自家的家书.
 
是啊,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便捷的同时,难道能眼睁睁看着我们的子孙不明"家书抵万金"的"家书"为何物,不解"鸿雁传书"为何意吗?
 
当年多少书信收信人读后即使珍藏,也有很多逃不过时光的侵蚀以至缺角残页,发黄难辨.而大部分书信终因世事变迁或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不得不被送进废品收购站或是当时即被收信人直接摒弃.这是多么的可惜呀.
 
别让自己失落在光阴里,让我们记住手写的温柔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随意如斯
后一篇:无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