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日报】“后80”时代强势登场

(2006-03-15 11:54:04)
分类: 媒体互动
[重庆日报】“后80”时代强势登场
 
 
“后80”时代强势登场
 
[重庆日报记者夏帆]近日,一套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发行的“80后地图”丛书悄然上市,划破了“80后”阵营原有的宁静。业内人士称,诗歌卷《刻在墙上的乌衣巷》、小说卷《骑着蚂蚁看海的少年》和散文卷《跟穷人一起上路》3本书组成了“80后”作家的新地图。新作家们借此和以市场取胜的“80后”先驱的韩寒、青春小说掌门人郭敬明划清界限,各奔前程。一批被专家认为承载着更多文学理想的“少年高手”,朝着文学实力派方向高调迈进。对文学截然不同的态度,泾渭分明的阵容,标志着“后80”时代已经到来。

   玩文学的热门作家被同龄作家唾弃

   几年前,从韩寒的《三重门》、郭敬明的《幻城》开始,各大媒体频频曝光“80后”概念。春树、张悦然、孙睿、易术……一群上世纪80年代出生,写作新锐、文字华丽、感情细腻、网络化语言、鲜明个性等特征的写手出现。他们大量制造着文字繁花,让人们在应接不暇之余惊喜他们的少年才情。
   在市场的影响、驱动、包装下,一群少年作家缔造了一个充满了泡沫的“80后”神话。时间推移,泡沫破灭,神话瓦解。
   2005年末,韩寒还继续以车手兼作家的身份接连推出了他“迄今最满意的作品”《一座城池》。抄袭官司不断的郭敬明靠人气赢得电影版《无极》改编权后,也在年末推出了新书《无极》。两位当之无愧的“80后”市场宠儿,在同时期出现的“80后”作家孙睿、易术消失之后,仍然屹立不倒。
   有评论家说过,“80后”作为一个文化(或者文学)概念,是概念大于作品,没有沉淀出代表性的作品,因此他们会很快分化,“80后”的群体称呼很快会被一个个单独的名字代替。
   这个预言被证实:“近一年时间里,以‘80后’为主体的青春文学逐渐沉寂,一些抱以玩玩态度的写手离开了文学,少数优秀的‘80后’作家干脆唾弃了玩文学的韩寒、郭敬明等的路数,开始潜心写作,逐步走向个人特征的创作。比如张悦然。‘80后’作者群开始分化。”重庆出版集团广东宏图华章公司资深图书策划人吴向阳说。
   耐人寻味的,市场的宠儿并未得到“80后”写手圈及文学界专家认可。在“80后地图”丛书中,并没有他们的大名。
   “这套书的基调是文学。拿韩寒和张悦然比较,韩有点偶像派的味道,而张更像实力派。关键是他们对待写作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是玩文学走市场,一个是潜心做文学。”丛书编辑表示。

   文学界力挺新阵容

   新近出版的3本“80后”作家地图,引起业内人士强烈关注的是诗歌卷。
   诗人杨键评价,入选本次《中国80后诗人排行榜》的,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见的最优秀的中国“80后”诗人。他们中大多数技巧成熟,有着自身独特的写作风格与道路。与前几代诗人相比,眼界开阔、思想解放是他们的明显优点,而对物质的驳斥与自我嘲讽是他们区别于前几代诗人的本质所在,进入21世纪,网络诗歌的兴起大大推动了“80后”诗歌的发展。
   令人欣喜的是,在总体诗歌有下滑趋势下,在浮躁的大环境中,仍从“80后”新作家里崛起了一批新的诗人。
   “在入选诗人排行榜时,我们集中了刘童、谷雨等‘80后’一批作家集体讨论,最后参考了《作品》文学月刊副主编杨克等专家意见作了调整,避免了圈子因素。”丛书编辑就入选资格向记者解释。
   杨克也表示,他个人补充提名的唐不遇、莫小邪等人,虽不在原先的排行榜名单里,但他们无疑是“80后”中最重要的代表诗人之一。“我对我个人的判断非常自信。”
   “80后地图”想向人们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80后’影响很大的作品多,比如韩寒,郭敬明走流行路线的作品,真正有的实力作品还有待出现。丛书选择的作品更贴近文学,我们做这套书的目的是对‘80后’分化前的一次总结。总结出了一些潜心写作,并有发展潜力的一批人。”吴向阳说。
  “80后”在风光后走向分化,他们的写作向文学本质回归,因而推动了“后80”时代的来到。

   文学传统仍然左右文坛格局

   “后80”相对于“80后”,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承接,而是新一代向艺术责任的回归和对文学传统的介入,对“80后”浮华的扬弃。
   “被市场认可的‘80后’,他们跟过去‘流行’的通俗作品不同,因为他们的文学性还是更为明显的。 ‘80后’已是独立的硬朗的存在。美学上具备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奇幻色彩,网络化的语言风格之类。但全新的美学原则现在谈论还为时甚早。”杨克说。
   在“80后”概念不能完全地表述其现有的写作之后,只能借助“后80”的概念。如果说“80后”是莽撞好奇的尝试者,坚持到“后80”的就是以后的建设者。“后80”既是对“80后”浮躁的气氛失望后的期待,也是对几个有潜质的作者的期待。
   在潜心文学创作的“后80”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抹去时间的标记,融入“70后”、“60后”的创作人群中去。“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他们在生长,总有一些人会成为大树!但也有一些会被淘汰,几千年来的文学规律没有发生改变,每代人其实都是一样。”杨克的回答让平淡无奇的规律也充满了诗意的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