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罗纳河谷葡萄酒法国葡萄酒西拉杂谈 |
分类: 与酒有关(酒后乱文) |
从里昂到马赛,罗纳河谷南北贯通200余公里,南部广阔,一马平川;北部狭长,坡陡山险。南北拼接,在地图上犹如一位裙摆飘飘的细腰身少女。北部葡萄园多位于临河的山坡之上,西拉(Syrah)葡萄在这里起源,并在这里扎根了上百年,成为当之无愧的“北罗纳之王”。土壤以花岗岩为主,葡萄根系需经历磨难方可得到养分和水分,因此得出的葡萄酒无比的细腻而优雅,香气精确而兼具力道,知名的产区有罗第(Côte Rôtie),圣约瑟夫(Saint-Joseph),埃米塔日(Hermitage)以及我今天喝到的这瓶莎普蒂尔瓦隆尼红(Les Varonniers,M.Chapoutier)的所在地克罗兹-埃米塔日(Crozes-Hermitage)等。
在特别推崇“物以稀为贵”的葡萄酒行业中,大产量貌似不是一个褒义词,而以近850万瓶的产量荣膺北罗纳河谷最大产区的克罗兹-埃米塔日,就常被称作埃米塔日(年产量约67万瓶)的候补或者缩小版,也常常被人所忽视。可作为一个半发烧的葡萄酒爱好者,我却认为,克罗兹-埃米塔日的存在在极大程度上让我们享受到了葡萄酒的纯粹乐趣。因为葡萄酒的价格总是由品质和需求共同来决定的,如果产量可以成为亲民的理由,那么这样的产区反倒是多多益善的。
莎普蒂尔(M.
Chapoutier)是中国市场上最为人熟知的罗纳河谷酒庄之一,如今在上海的的士车上触动屏幕,你都可以买到他们家的葡萄酒。这家成立于19世纪初的酒庄以独特的盲文酒标闻名于世并开始应用自然动力法来耕种自己的葡萄园,旗下葡萄酒遍布罗纳河谷南北。
11岁的瓦隆尼为“18岁”的我打开克罗兹-埃米塔日的另一个窗口,看似文静的姑娘也可以非常之野性。罗纳河谷葡萄酒,品味快乐,不能多等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