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国葡萄酒的悲喜流年

(2010-01-28 14:15:22)
标签:

葡萄酒市场

法国葡萄酒

中国葡萄酒

杂谈

分类: 与酒有关(酒后乱文)

圣诞节的算盘

 

圣诞节,老外过年,中国人购物,似乎已经成了不成文的规矩。2009年12月24日圣诞前夜,正当国人在诸大商场的清仓打折诱惑下欢天喜地的疯狂血拼、大块朵颐之时,法国的葡萄庄主们却忧郁的盘坐在餐桌上,郁郁寡欢。按理说,2012年的“末日”将至,崇尚自由、追求浪漫的法国人应该及时行乐,特别是“野生放养”的法国农民更应该大鱼大肉,无酒不欢才是,是什么让他们如此黯然神伤,以至于这个年都没能好好过,只能苦中作乐呢?

 

仔细靠近一看,我们才知道庄主们正掰着指头盘算着呢,他们碎碎念道:“三十个员工工资要发了;重新种植三公顷田地要买请人来翻地;要买树苗,农药,租三台拖拉机;也到时候买进一些新橡木桶了,对,还得买法国桶!哎,这些费用都不小啊!4月的期酒会之前得请一些酒评师吃饭,让他们给打个高分;另外,各种葡萄酒大奖赛都花钱去参加;那几个重要的酒商朋友马上就要生日了,得给他们送点礼物;当然,还要满世界飞的参加七七八八的展览会推销一下酒,特别要去亚洲,争取把酒都卖给中国人!”

 

听到最后一句,我们中的很多人心满意足的笑了。他们暗自惊喜道:“中国真的成为葡萄酒的大国了!我们的好恶可以影响法国的农民的食欲了!”其实,这句话半真半假。后半句为真,前半句为假。

 

“我们的好恶可以影响法国的农民的食欲了!”

 

先从真话讲起,我们的好恶的确可以影响法国人的食欲。只是,我们具体好什么,恶什么,估计大部分的国人自己都讲不清楚?好的是赤霞珠?恶的是新世界?好的是中低价位?恶的是白葡萄酒?。。。

其实,对于大部分的消费者在现阶段的欣赏水平来说,都只是停留在基本层面上,也许我们喜欢喝法国葡萄酒是因为法国挺浪漫,不喜欢喝美国葡萄酒是因为美国轰炸过我们的大使馆;喜欢喝赤霞珠是因为这个名字很酷,不喜欢希拉子是因为我们讨厌克林顿的那个强势的老婆;喜欢喝干红是因为够男人,不喜欢喝干白是因为觉得没有味道。既然消费者的好恶只是停留在基本层面上,也就是说我们还只是非常不忠诚的消费者罢了。只是,为什么看似好恶不分的中国市场还可以影响十万公里外的法国人的食欲呢?难道法国人不知道我们只是一时兴起逗他们玩吗?难道法国人不知道聪慧的我们完全可能在朝九晚五的同时朝三暮四,今天法国,明天澳洲吗?当然不是了,精明的法国人是看数据说话的。

 

 

2009年出口量%

(同比2008年)

2009年出口金额%

(同比2008年)

总体

-30%

-23%

英国

-47%

-36%

比利时

-30%

-18%

荷兰

-31%

-19%

德国

-3%

-5%

美国

-23%

-24%

加拿大

-24%

-13%

爱尔兰

-35%

-39%

瑞典

-6%

-5%

瑞士

-12%

-16%

丹麦

-39%

-18%

俄罗斯

-20%

-3%

日本

-13%

-5%

中国

+30%

+40%

(数据来源:法国海关统计报告)

 

2009年法国葡萄酒出口与2008年同比数量上总体下降30%,金额上下降23%,为过去5年来的最低谷。葡萄酒市场成熟的欧美诸国除了德国以外都交了一张难看的成绩单,然而作为相对新兴的市场俄罗斯和日本也难逃市场萎缩的难题。也许我们可以将葡萄酒的销售增长与国家经济的依赖性挂上钩,德国,瑞典,瑞士,日本四个国家在金融风暴中虽然受到影响,但是人民的收入水平以及物价的浮动还不至于导致葡萄酒在家庭预算中被删除。

如果说欧美市场的萎靡是因为经济危机使然,那么中国的增长则是因为这个市场的潜力实在太大了。当所有的发达国家清一色都“绿油油”的跌停了,而只有中国一路飚红,在数据统计单上分外的显眼。我们几乎不用费力气,就在这张单子中找到了自信的源泉。可以说,中国在2009年的表现实在太出众了,数量上增长30%,金额上增长40%,这样的数据是那样的引人注目。因此,换任何一个法国酒农,只要他识字,当他看见这个单子时,他就大概知道自己仓库中的酒的出路在哪儿了。

只是法国农民应该需要清醒了解的是,不只是法国海关出口的数据上中国增长一路飚红,在澳大利亚,美国,智利,西班牙,意大利等几乎所有的葡萄酒出口国上,中国长红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了。特别是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智利,意大利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葡萄酒出口国,虽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如法国和澳大利亚,但是他们来势汹汹,铺天盖地的推广活动在过去的3个月中不断的增加其国家品牌影响力,也让更多人在短时间内补了堂“意大利红酒课”。澳大利亚一直紧追法国排在中国市场份额第二名的位置上(按金额排名),其葡萄酒比北半球更早上市的地缘优势正在与高性价比、新鲜且易被理解等等优势结合,大有反转法国葡萄酒一支独大的气势。而智利则以其低价位,高自由度的葡萄酒酿制方法悄悄的成为了中国市场5大供应商之一,而且其在进口关税上的优势在短时间内无人能敌,2009年智利葡萄酒更是在数量上超过澳大利亚成为中国第二大葡萄酒进口国。

因此,如果是一名理智的法国酒庄主,在这个毫无食欲的圣诞节之后,他们应该做的第一件事也许就是来中国过个中国年,好好感受一番中国人的节日消费习惯和葡萄酒的消费动机。毕竟,当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时候,有个亲切的“老外”从远方来,我们还是会给点面子的。

 

“中国真的成为葡萄酒的大国了!”

 

其实,这应该是个问句:“中国真的成为葡萄酒的大国了?”答案当然不是。这就像我们的GDP,虽然增长是世界第一,但依旧是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葡萄酒超新兴市场,中国盘子小,增长自然就明显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我们假设英国一直保持每年-36%的进口金额负增长,而中国一直保持40%的高增长率,我们也只能在5年后也就是2014年才能与英国达到同样的进口金额。因此,让我们忘记增长百分比吧,因为我们无论从消费量上,还是从消费的金额上,都远远的落在发达国家甚至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后面。

 

国家

年人均消费量 (升/人/年)

法国

51

意大利

44

美国

9

日本

2.3

中国

0.5

全世界平均

3.5

2008年全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3.5升,法国等欧盟国家的年人均消费量为28升(其中法国为51升,意大利为44升)。美国的年人均消费量为9升,日本为2.3升,而中国只有0.5升,这说明一个中国人每年喝的葡萄酒连一瓶都不到。而这少的可怜的0.5升葡萄酒中,进口的葡萄酒只占到10%,也就是50毫升,而这50毫升的进口葡萄酒,还需要被十几个国家瓜分,以法国32%的市场份额计算的话,每个中国人每年会喝16毫升的法国葡萄酒,几乎是每年喝1小口。这样的数据,估计会让   数据来源: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

过度乐观的法国人刹那间万念俱灰。

       当然,中国成为葡萄酒大国是大势所趋,也是指“年”可待的事。以这样的增长率算来,法国农民的如意算盘应该还是有“得逞”的一天,只是在那一天之前,法国庄主们应该忘记“中国暴富论”,别先急着卖酒,而应该将葡萄酒相关的文化、历史以及正确的饮酒、购酒、藏酒方式都不惜余力的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中国消费者。同样,意大利、智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应该秉承这一理念,毕竟把饼做大了,大家才能吃的饱。如果为了抢个谁都吃不饱的小饼干,连揉面发酵做大饼的时间都不给,那么迟早有人是得要饿死的。

 

国别事小,质量为先;外表为轻,文化为重。食欲事小,事业为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