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可以说是最早的交友类栏目,从1998年至今,依然还受大众欢迎,这个节目还获得了全国电视文艺的最高奖项——星光奖。同样是交友类的节目,为什么《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为爱向前冲》却受到了如此多的质疑,还被点名批评,作为电视台应该值得深思。
如今的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折手段,通过劲爆的方式来吸引眼球,靠话题炒作来增加人气,这种现象应该不被提倡,可是电视台之间的竞争却加速了这种不良的现象,你的节目火了,那么我就山寨你的,你山寨来,我山寨去,天下节目都雷同了。就像当年各个电台都在忙着选秀,被限制之后,个别电视就变换着方式搞选秀,换汤不换药。
如果说电视相亲节目低俗,那么这个低俗就是电视台的炒作,这一方面是观众需要看一些低俗的东西,电视台为了迎合观众的需要,一样的节目,你的搏出位了就有些人,他的没有搏出位,就没有人看,在收视率就是命根子的今天,迫使一些节目不得不走上低俗的路线。
而另一方面,一些参加节目的人纷纷为了出名,想方设法的制造话题。被观众记住的,总是那些有着雷人言论的人,言论越雷人,你就越出名。于是,一些从小有着明星梦想的人就开始借着电视相亲走上了娱乐之路,也最终造就了电视相亲抛弃了交友、抛弃了情感,成为了一场低俗的造星运动。
在电视相亲上,一些开始被人熟知的人,开始走秀,参加各个节目的各种栏目,一方面为了增加自己的出镜率,一方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也开始走秀。当然,一部分人为了经济利益,为了炒作的目的,成为了一些电视节目的托儿,于是,这电视相亲更像是造星运动了,只不过托儿和电视台联合欺骗观众的一场演出。
如果说参加电视相亲,是造星的第一步,那么花边新闻成就了造星的第二部,第一期没有相亲成功,于是第二期,第三期,随之不断的花边新闻报出来,相亲节目更像是一场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如果只有一期,那么也就没有了造星的需要,正因为长期的存在,才使得炒作有了效果,造星才会有作用。
炒作到一定的火候,开始爆出更猛烈的话题,吸引人的眼球,一组组不堪入目的照片,一个个蜿蜒曲折的故事,使得那些相亲台上的主角们,开始成为了“香饽饽”,出场费随之增加了,通告越来越多了,甚至赶上了三线的明星们,有的甚至超过了二线的明星。
而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些靠低俗内容炒作的主角们,不是模特,就是演员,拍过戏,或者拍过广告,或者是杂志平面模特,而如今在电视相亲的推动下,已经显示成为了火热的明星,上镜率、曝光率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艺人,这样的一场娱乐风暴,把一些名不经传的“伪艺人”炒作成了“准艺人”,有谁可以否定,这不是一场有策划的造星运动了,只不过有了电视相亲的幌子而已,而这个造型运动,是如此的低俗,让人厌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