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奠基

标签:
it |
分类: 时事随笔 |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设计图。图/新华社
本报记者张冬萍 长沙报道
在秀丽的岳麓山下、大学城中,一座计算能力达每秒100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中心”昨日奠基,将于明年秋季投入运营,它一天的计算量相当于地球上60亿人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计算器算46年。
这是继天津和深圳之后,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立的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选址在湖南大学内,将依托国防科技大学的技术力量,由湖南出资7.2亿元建设。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宣布奠基仪式启动,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致辞,省政协主席胡彪,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张育林、政委王建伟,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省领导梅克保、于来山、杨泰波、陈叔红、蒋作斌、郭开朗等出席了奠基仪式。
国家超算中心落子长沙
超级计算泛指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的大规模科学和工程计算、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等应用活动,在高科技研发、公共服务与管理、金融和商务等众多领域,超级计算已逐渐替代传统的实验测试,成为产品设计和创新的主要手段,能极大地缩短研发周期,节约研发成本。比如汽车被动安全虚拟设计、数值天气预报、高通量药物筛选(百万化合物量级)、石油天然气勘探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超级计算是重要研发手段。
目前,世界上具有千万亿次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中心和国家级实验室共有7家,其中有3家在美国,中国(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日本、法国和德国各1家。去年和今年,国家科技部又先后在深圳和长沙布点,建设两个1000万亿次的超算中心。
麓山新增科技人文景观
长沙超算中心将依托国防科大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与湖南大学合作共建,采用目前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天河一号”计算设备,规划运算能力为1000万亿次/秒。主体设备预计2011年第三季度以前投入运营,整体工程力争在明年年底全部建成。
“‘十二五’时期,湖南传统产业将不断提质升级,国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不断加速,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徐守盛表示,长沙超算中心是湖南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辐射全国的高水平超算中心,将带动高技术服务业、乃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长沙超算中心选址于湖南大学(原计算机专科学校旧址),今年10月,长沙中心建筑方案通过潇湘晨报、红网等多家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最终的建筑方案确定,主体项目将由天河广场、天算台和研发中心等三大主体建筑构成,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期实施,以期通过非传统建筑艺术形式,借助“0”和 “1”的造型语言来组构一个湖南省科技创新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名片、旅游观光的新景点、城市建设的新标志。
天算台是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的灵魂,主体建筑高23米,共三层,顶部圆形“天算台”厚9米、直径78米。而研发中心采用三向半开敞围合式布局,构成一个有魅力的中庭。
长沙中心建成后,由湖南大学组建专门团队负责全面运营管理,国防科大将提供技术运营支撑,此外,还将组建由国内外著名计算机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作为长期技术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