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的项与秋是个真正的人才啊!22岁经历如此丰富,他也许应该是新时代学习的榜样吗?今年的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当之无愧啊,应该是世界优秀青年人物吧。虽然只能在blog上http://orankeepitreal.spaces.live.com/读到些肤浅的轨迹,但是优秀的人还是有轨迹可循的!
在《我对投资银行的认识历程》一文中,他这样写道:
工作是否激动人心还只是促成我选择的表面原因,在应聘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投行部暑期实习生的过程中,我被问到对投资银行感兴趣的原因,当时我的回答是:“首先我是被投资银行表面上激动人心和快节奏的工作所吸引,我是一个追求尽善尽美和能够适应巨大挑战和压力的人,而顶尖投资银行的从业人员总是对自己持有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这种追求卓越和完美的企业文化对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投资银行的工作,比如向所在地区的大型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高收入的个人提供咨询和顾问服务,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所在的社区和整个社会。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正在迎接全球化的到来,如果其资本市场效率得到提高,国家发展的速度便会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会不断提高。若能利用我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置身其中,作出贡献,将是我莫大的荣幸。因此,我决心把个人在投资银行的职业发展当作一个长期奋斗的事业来做。”
即使在现在来看,我对我的这个回答都感到满意,这是我心里真正所想的。投资银行业在中国,在美国,都受到年轻求职者的追捧,无数满腔热诚的年轻人用尽全力去竞争那些有限的分析员和助理的职位,但他们中的很多并没有认真想过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在这个有点摧残人并且疯狂的行业中打拼,或许,他们仅仅是被IB丰厚的报酬所吸引。而我不是,我深知自己的个性,清楚自己的目标,我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投资银行更适合我的行业了,或许在投行干上5年或者10年,我也会选择其他的行业,就像现在亚洲的很多投行家(比如说花旗的亚洲区主席梁伯韬、Morgan
Stanley中国的CEO竺稼)跳到Private
Equity里面去寻求新的成就,竺稼说:“我在摩根士丹利工作超过10年时间,应该说该得到的都得到了,对于摩根士丹利我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中国公司几个具有标志意义的IPO项目我都参与了,我也在想在这个行业再做下去又能怎么样呢?不如去新的领域试一试。”我很景仰他这样的人生和事业态度,虽然这种选择对我来说还太远太早。
以前只知道项与秋是个朋友很多、乐于创造美好生活、英语超级棒、酷爱hiphop、相当富有商业意识、巨努力、研究投资很深的80后之一,也许是因为英文好,西方人的幽默感比较强,确切地说,有西方的嘻皮味,其做的一首《如梦令蚊帐》也很符合中国词的平仄,22岁就在国际谈判桌上代表公司与40岁的官员、商人共坐,不可思议的人生,也没想到在他教育的背后,父亲还经常会让他阅读论语、道德经-已经翻了很多遍的古书,仁爱之心首先见之与父母兄长的教诲,学会感恩的背后是培养更坚定的和宏魄理想的人,这一点让我想起我的哥哥,虽然我的哥哥与他还是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地方,在商业环境培养上,哥哥更不是那种在追求以财富论英雄的环境里成长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诠释世界的方式,但是,我忽然意识到他们身上都具有极大共性的、不变的东西,让人不由敬畏和敬佩的是一种融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匹夫精神,所以他们能才会有无限的动力,无限的热爱,更无需谈那背后的超级努力,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以炼狱的方式生活,而是带给家人的开朗、智慧、快乐、以及小到对家人、大到对社会的责任的承诺。晚上哥哥打电话来,整个人似乎更风趣了,开玩笑地问我会不会对他放高利贷,哈哈。其间他也以甚乎悲愤的心情讲了他对被虐儿童的悲悯,记录了人类贪婪的丑恶。我曾经一次次不能体会那种他说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小事才是最大的事情”的含义,农民工的工资没有被拖欠、亦或讨回了公道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很深远,他说自己喜欢去抗旱大提上去采访,去煤窑砖厂、去飞石满天的施工现场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与惊心动魄,我不曾理解,参加采访那些官方的旅游会议不是更舒适吗?谁又不愿享受呢,他当然是在每一个活动中都用他的笔在享受每一次生活给他的际遇,但是每次,他也向我“灌输”一种我不能深切体悟的什么是真正的理想和快乐、什么是价值与信念、什么是疾苦与幸福、什么是小我进步与社会进步的对话,以前哥哥在校时,他的论调也没这么高喊,一下子就上升到国家和人民,真抗不住啊。好像接触社会越久、实践越深入的人,似乎价值观也在升华。项与秋的话也是个例证吧,不知道是因为这种价值观会让普通人更优异,还是更优异的人才会有更高的价值观。虽然,都是那么高调,不过,真正体会它的人也是那么让人振奋和心戚戚焉。
广博的知识面与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从兴趣里延伸出的正确的理想与无限的刻苦努力都是那么震撼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