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inance.eastday.com/m/20071229/images/01162375.jpg
图1
对于上海地铁来说,今天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天:上海地铁6号线、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同时,1号线富锦路停车场将正式投入使用并将1号线的终点站继续向北延伸,4号线将实现环线运营。作为地铁的乘坐凭证,地铁车票见证了上海地铁建设的巨大成就。进入相关专题:上海进入地铁网络时代
纸质车票:从观光券到真正乘车凭证
上海地铁从试通车起,即出现了大量的纸质车票,如果计算背面不同广告画面和一号线、二号线以及试运行的明珠线等各种纸质车票,数量超过200余种,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集藏类别,而且真实记录了地铁运行和发展的轨迹,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眼花缭乱的观光券、不同资费的乘车票、不同站点的乘车票和《八运会纪念票》等,曾经吸引了众多集藏爱好者的趋之若骛。
http://finance.eastday.com/m/20071229/images/01162377.jpg
图2
那时候地铁1号线的定位是观光线:1993年5月28日,南段线路(徐家汇站-锦江乐园站)开始观光试运行。1994年12月12日,上海地铁一号线全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站,漕宝路站以南为地面线路,其余为地下线路)试营运。从纸质车票的形式上来看,也从最初供乘客收藏的观光券,发展到真正的乘车凭证。图1和图2分别为一号线南段线路和全线通车时候发行的观光券。
随着地铁逐渐成为百姓出行的主要工具,地铁纸质车票不仅更加简单,也更具有实用功能,在当时出现的限制在某一站出行、从某站至某站,以及各车站通用等多种类型的车票,还有定额车票,这些都是早期上海地铁发展历史的一段见证。图3为从人民广场到虹梅路出行的车票。
http://finance.eastday.com/m/20071229/images/01162379.jpg
图3
磁卡车票:实用功能日益突出
作为我国第一个采用自动售检票的地铁系统,上海的磁卡车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实用功能也在逐步完善。上海地铁发行磁卡始于1989年,由于当时地铁尚未建成并且通车后一直使用纸质车票,因此所印发的磁卡多属试机卡或纪念卡,无实际使用功能。
1998年12月23日,也就是自动售票检票系统正式启用前两个月,上海地铁发行了两套农历己卯年贺年纪念磁卡,由于这两套磁卡可在实行电子票务后作为单程车票刷卡乘车,因而它们实际上已成为了我国首批真正意义上的地铁磁卡车票。
随着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全面启用,令聚酯材料制造的地铁磁卡车票得以全面取代纸质车票,上海市地铁有限公司公司于1999年3月1日开始启用磁卡式车票,这种通过磁卡读卡机的过机磁卡车票运用,使上海地铁的运营走上了现代化轨道,标志着我国地铁的总体水平已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上海地铁磁卡的种类较多,按发行目的可分普通票、纪念票、特种票三类,按使用功能可分单程票、磁卡储值票、智能卡储值票三类,细分还有广告票、联名票等品种。图4为印有一号线线路图的上海地铁单程票磁卡
http://finance.eastday.com/m/20071229/images/01162380.jpg
图4
智能车票:适应地铁建设快速发展
智能车票的全称是“非接触感应式磁卡车票”,其属于世界上第三代磁卡技术发展的结果,也称非接触式智能卡车票(Contactless
smart
card,简称CSC),其原理是利用塑料片中置入的芯片,通过感应技术来达到交流存读取数据的目的,所以又称智能IC卡。
http://finance.eastday.com/m/20071229/images/01162381.jpg
图5
上海是我国运用智能IC卡作为地铁车票使用最早的城市,早在1999年上海地铁开通过机磁卡时,就曾经发行过2种感应式磁卡,分别为《上海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开通纪念》卡(图5)和《上海大众桑塔纳2000型轿车》广告卡,它们才是中国最早的商用智能IC地铁卡,当时在国际上也仅有很少的城市在地铁上专门使用。随着上海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需要,从2005年9月开始,上海地铁乘车磁卡改为了非接触感应式磁卡,其优势要比此前的接触式磁卡强得多。
今天,上海公共交通一卡通已经实现了地铁、公交、轮渡、轻轨和出租五大公共交通行业的一卡通用,并建成**的发卡系统和中央清算系统及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虽然上面提到的大多数车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们记载的上海地铁的发展却永远铭记在历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