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生活梦想以智取胜育儿 |
分类: 小学生活 |
孩子三岁七个月,比如:妈妈说:“现在是吃饭时间了,不要看动画片了”,孩子立马会说:“妈妈,你等一下,我把这个给看完”,几番口水较量,妈妈发现养成一个良好的吃饭习惯很重要,就是每当饭菜快要端到餐桌上时,提前把电视、DVD都关掉,让孩子们先去洗手,然后帮妈妈端饭,这样孩子们马上就能高兴的围坐在餐桌上,乖乘的美美的吃一顿。
父母与孩子之间永远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反斗争的问题。父母与孩子天生就不是同一战壕里的人,因为父母的出发点是从管与教开始的,而孩子却更喜欢随心所欲,喜欢放任自由,所以要探讨的就是父母如何在与孩子的生活相处中做得更高明的问题。孩子不是父母,父母也不是孩子,如:儿子总是喜欢把拖鞋穿反的,左边鞋穿在右脚上,妈妈说:“儿子,过来,我告诉你多次了,这样穿鞋不对,会不舒服的”,儿子说:“你又不是我,我觉得非常舒服”,妈妈:“对,对,你说的没错,你不是我,我也不是你,但穿鞋子不分你我的,都是左边穿在左脚上,右边穿在右脚上的”,儿子说:“我不喜欢,我觉得反着穿很舒服,因为这样跑起来,鞋子不会掉”,为此,妈妈特意演示试穿了一遍,确实跑起来会掉,穿起来感觉紧起来,妈妈说:“儿子,发现了这一点,你真是天才,不过,天才也会长大的,天才也得改过来,才对”。
管与教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把孩子当做朋友,否则,孩子永远不能了解父母的真实的想法,父母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时候,又不得不把孩子看作是对手,其实是充分尊重孩子的表现。有时候又不得不互换角色,亲自去对方的世界体验一番。
父母和孩子永远是属于两大阵营。父母要永远站在统一战线上,如果父母对这一点没有清醒的认识,是一定要吃亏的。只不过高明的父母会尽量缩短这两个阵营的距离,求同存异,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不高明的父母会使这两个阵营完全对立,极端者甚至势同水火,互不相容。
了解了父母和孩子永远属于两大阵营,就不会犯以下两大错误。
第一个错误,让孩子来做家长与孩子冲突的评判者。家长也有不高明的时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孩子在公众场合发生火爆冲突,事情搞得较大。事情的起因肯定是孩子先不好,但是父母在情绪失控时也有不当言辞,如果幻想在场的其他孩子支持你共同讨伐犯错的孩子,我劝你还是趁早收起这个念头。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很多孩子都在滑滑梯,我看到一对刚发生冲突的母子,母亲对着在场的桐桐小朋友说:“桐桐,你说说我家的这位小弟弟,他对不对,你肯定也会说他不对的”,结果桐桐小朋友说:“他是小孩子呀,你是他的妈妈,你指着孩子大声骂他,不好的”。
事实表明:孩子总是帮孩子的。即使犯错的孩子再不好,父母只要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孩子就会帮你指出来。指出来,没关系,最怕的是,孩子跟你学,学家长的一言一行,学你的火爆行为。因此,切记不要与孩子当众发生冲突,冲突一旦发生,家长不但没面子,而且肯定陷入被动。此外,也最好不要当众骂孩子,当众罚孩子,原理同上。
第二个错误,在父母与孩子冲突中帮助孩子。生活相处常常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有时候家里的大孩子与小孩子发生冲突了,小的孩子拉你去帮忙,或者在你面前哭诉。通常这种情形中两个孩子都有不对的地方,或者孩子在事情的过程中都有过分的言行。此时,身为家长的你一定要头脑冷静,问清楚事情的原由,可不能帮小的孩子去强出头,否则,你就是丧失了立场。孩子与孩子之间,几分钟就和好了,如果你没有把事情调解好,孩子的矛头就会转向你。我家里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就是在调整孩子矛盾过程中,声音大了点儿,结果两个孩子立马站在统一战线上,数落起老妈的不是了。发生这样的事,家长基本上要自吞苦果的。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站错立场。
有时在想,父母是教孩子启蒙知识的,怎么说也是知识的化身吧,怎么就成了“蠢”的代言人了?归根结底,是在与孩子的相处交战中,家长并没有展示出自己“智”的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