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产孕事:双胞胎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

(2007-09-12 10:04:19)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育儿/亲子

感悟随笔

完美孕事

家庭

婚姻

生活

分类: 小学生活
   女人孕事是件说不完道不尽的热门话题,对于女人来说:‘成家、立业、生子’都是人生中的大事,可怀孕是女人实实在在身心受到一定幸福折磨才能实现的,这种切身体会,是男人永远也无法想象得到,无法亲身经历的,怀胎十月有太多的感触和意外收获,这是孕前所没能想到的。

一、胆子变大了

从上手术台到下手术台,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这个过程却是让女人一生都无法忘记的,初上手术台的那种胆颤好奇期待的心,到下手术台从麻醉中醒来,看着自己初生的健康柔软的小宝贝,激起女人特有的母性,所有的心思全被宝宝满载,鬼门关前兜过一圈的女人,经过生与死较量的生育女人,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孩子都生了,还有什么可怕的,从此,变得天不怕地不怕,没有男人也能把孩子拉扯大。

二、从未有过的勇敢、坚强

切身体会,产前,老公晚上外出应酬或下班晚了点,自己独自一人在家,总是辗转反侧睡不觉,突然一个响声,顿时会吓得缩成一团,最怕的是一个人在家,那种小鸟依人的女孩心态使自己变得特别脆弱。产后一年多,老公在外地工作,两地分居,独自带着两个1岁几个月大的孩子在家,家里的大小里外的事,都是自己搞定。去年7月份有一个浙江的杀人犯流窜到我们那,此人的特点是只对女人下手,市里城镇街道车站小区进出口,到处都张贴着此人的头像,那一段时间,对于一个带着两个幼小孩子在家的女人来说,说实话心里挺怕的,但是为了孩子,却变得非常坚强。生了孩子的女人,敢于勇敢面对一切,不管是祸是福,都会坚强面对,对孩子有一种天性的豁出去的保护,这就是母爱。

三、褪去所有坏习惯,一切以宝宝为主

     单身或二人世界的时候,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思想压力,做事也不会多想,想到就做到,不会考虑结果会怎么样。有了宝宝之后,说话做事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改变了心态,所有行为都会改变,以前的不良习惯自然也随之改变:如:睡懒觉、与朋友彻夜玩耍霄夜、直来直去的大声说话、乱开玩笑等。有了孩子后,日常生活作息完全随着孩子,根本没有睡懒觉的份,在孩子面前,夫妻之间说话也会变得小声小心,不该说的绝不会说,特别是几个月大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惊吓,我的女儿梦梦就曾因爸爸太兴奋说话一时大声而吓得一周不让爸爸抱,那一段时间,大嗓门的老公心疼自责得直掉眼泪,从此讲电话与朋友交谈,都会选择避开孩子。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改掉了所有的坏习惯,家庭生活变得更加良性健康。

四、只要幸福,不要性福

    妊娠期间,夫妻双方变得都很小心。记得第一次体检是怀孕四个月零2天,这一天,准妈妈我第一次体验到了胎动那美妙神奇的幸福感觉,正因为感受到了小生命在我体内的活力孕育,才决定去医院做个B超,确诊胎儿的最新宫内情况。按照所有医生要求的程序做完检查,才知道怀了双胞胎,且胎儿偏大,这真是意外之喜,激动兴奋的同时,我与老公首先想到是如何给予两个小生命最舒适的宫内生活和最进补的营养,所有的性福全都抛之脑后,取而待之的是幸福的期待,这就足够让夫妻二人开心度过孕期,从孕四月直到孩子出生12个月,我们选择分居不分床,夫妻一生有几十年的时间去恩爱,而怀孕十月仅仅是个很短暂的一瞬,这种只要幸福不要性福的决定,也是对胎儿的爱心保护和义务责任。   

五、特别细心、爱心、耐心、敏感

    从恋爱到结婚生产前,一直都是大牛老公在照顾我,跟着他一起处出游玩,我可以一路闭着眼睛听歌,不用记路;一起生活过日子,该记得的事情都是他记得,我可以不去理会。自从知道怀孕那天开始,一切都不同了,主动上网收集孕妇食谱,可以吃什么,该忌讳不能吃什么,书店里买来大堆育儿书籍,从中学习吸取育儿精华经验,最新最有效的教育理念,去朋友家或酒店吃饭,总是仔细寻问哪些是有利益于孕妇吃的就点哪些。最有趣的事情,家里炒菜的时候,从不炒菜的大牛对着我说:“停,停,停,现在你是我们家唯一的女皇,一切以你为主,以宝宝为主,你炒菜时,液化气散发出来的热气太热了,两个宝宝在肚子里会不好受,还是我来炒菜吧”,然后,摸摸我的肚子亲了一口说:“两个宝贝,今天爸爸亲手炒菜给你们吃哟”。妊娠期间,有一次,大约有1个多小时,肚子里的一个胎儿不时的动一下,另一个横卧在小腹的胎儿没有胎动,当时把我吓坏了,拉着大牛大哭起来,大牛惊慌而又镇静的趴在我的肚子上不停的轻轻的拍打,几分钟后,胎儿动了两个,我止泣而笑。现在起来,觉得怀孕的女人特别变得敏感细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