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害怕孩子向你提要求
渐渐长大的孩子开始主动跟父母提要求,甚至用各种方法来获得批准。因此,一些父母害怕很孩子提要求,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拒绝,或者怎样做才能两全其美。有一次,朋友带着6岁的儿子去逛超市,孩子看中了一个玩具,于是朋友和孩子商量一个协议:如果在家表现好,就能获得一个小贴纸,如果凑满了10个,就能得到这个玩具。朋友的经验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了,当他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制定一个规则。这样,孩子在愿望满足时会格外珍惜。
6过分强调赢的观念
在每次的宝宝比赛中,会发现最激动的不是孩子而是他们的爸爸和妈妈,他们会参与进孩子与孩子的比赛中,例如帮他们钻空子,帮他们出主意,提醒他们正确答案……事实上,父母的输赢观念的强调,更容易让孩子处在输不得的处境之中。
邻居3岁女儿有一次和小表姐比赛跑步,小表姐比她大,当然跑得快了,她就大哭起来:“为什么我总是跑不赢”?回想一下,那是因为之前每次和她玩游戏的时候,总让着她,生怕她输了不高兴,可是没想到,有一天她和别人竞赛的时候,没有人会让着她,输不起,让她的心灵脆弱起来。因此,与孩子在做游戏时,每次让她输一次,第一次,可能她会哭得很厉害。到后来,她就不哭了,而且每次输后再赢都会很豪地告诉妈妈:妈妈,我知道这样就不会输了。她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7孩子做家务付酬劳
如果孩子主动帮你干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浇花等,你应对他的这种表现给予口头表扬,但切忌说:“你天天这样做,妈妈每星期多给你10元零花钱。”或者用物质引诱的方法:“乖乖,将自己的碗筷端到厨房,我给你一杯冰淇淋!”,因为说到底,物质奖励不能从小帮助孩子树立毫不利已、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的品德。
8主动帮他(她)分辨是非
你会不会主动帮孩子去跨过一些挫折和门槛,甚至会主动帮助孩子辨别是非,将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
记得朋友和妹妹玩,家人拿出一个苹果来问,只有一个苹果了,该给谁呢?按照大人的常规思维,一定让着小点的孩子。幸亏家人那次没有强加这样的思维在孩子身上,家长想知道,孩子会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不想,孩子说,把苹果分开一半,就行了,我要小半,妹妹要大半的。这是大人传统的思维习惯所不能想到的。如果一开始就强加一个“你要让妹妹”的信息给孩子,那么算不算控制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及处理事件的能力呢?
9不尊重小孩的隐私
我的孩子才两岁多点,如果他们发现与邻居私下谈论他们的某一个不太好事情的时候,孩子听到后会摇着小手大声的说:“妈妈,不要说啦”。他们自尊心就会大受伤害而郁郁不快;如果你在熟人面前诉说孩子6岁了还尿床,这种揭短也使孩子对他长期失去好感和信任。每一个人,即使他还完全是一个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领域,尤其是他的父母。因此,儿童心理学家提出,孩子某一方面如牵涉其个人私事或隐私,大人应予以尊重,千万别向别人揭短。
10饭桌上的妥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