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偷窃”行为

(2006-11-23 22:13:48)

昨天在体育场,遇到何姨,老人家很生气地指着正在滑轮的孙子说:“这个小子天天就知道玩游戏,上个星期天趁他爸睡午睡的时间,从他爸的睡房的抽屉里偷拿了600块钱。跟着他的两个女同学,一块跑到游戏城,几个小时,玩的一分不剩。两个女同学也各出了50元,总共700元,就这样被三个孩子打游戏打没了。”

我感动非常震惊。600元,对于一个才8岁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是个庄严的问题,为了处理好“偷窃”(不知用词是否恰当)问题,必须理解孩子是怎么想的,必须寻找孩子这么做的动机,而不是表面现象。当发现这种行为刚刚冒头时,最重要的是避免喋喋的休斥。  

“这次算了,下不为例”的教育方式是万万不能。很多家长面对这样的问题无奈时就犯这个错误。如果孩子从小不能控制自己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成人后将不可收拾。“千里之堤,溃于蚊穴”。这是个简单而又重要的道理,绝不能因为孩子的第一次而误了孩子的前途。

如果孩子拿别人的东西,而这时家长就在现场发现了,你又会怎么做呢?这东西不是孩子的,那就应该把东西归还回去。作为家长,态度要诚恳坚决以一冷静的方式对他说。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应如此引导,才不会使孩子有一种负疚感,也不会由于被迫归还你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害怕。任何时候,孩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当你肯定孩子从你的钱包里拿了钱时,最好不要问他,而是告诉他:“你从我钱包里拿了一块钱,放回去”。当钱送回去后,要严肃地跟孩子说:“当你需要钱时,跟我要,我们可以商量”。如果孩子否认拿了钱,暂且不要和他争论,只坚定的告诉他:“你拿了钱,送回去”有些孩子拿了钱后,就花掉了,这时的焦点应放在补偿的方式上,做家务活,或者减少他的外出玩耍的时间。

那种骂孩子“贼、撒谎的人、没有好下场”或审问孩子“你为什么这么做”?是没有什么用的,换作大人也一样,会反感。他自己并不一定明确他的动机,若一味地逼着他告诉你“为什么”?结果只会促使他又再度撒谎。“我感到失望,你没有告诉我你需要一块钱”这句话的效果可能要好的多。

也有孩子会从朋友、邻居或商店里拿了东西回家,不必强迫他去邻居那儿道歉。对很少偷东西的孩子要公平合理。“既然你承认拿了东西,那你想让我替你把东西归还给人家吗?要么你和我一起去,我帮你跟他们讲清楚替你道歉,好吗?下次,如果你再拿别人的东西,就必须自己去还,不论你是否愿意。否则,你就不要拿了。”最后的一句话使孩子受到了足够的提醒,觉得自己对不规矩的行为是负有责任的。

     家人以一种冷静的方式来处理,表现出这个问题不比其他问题更为严重的话,就会发现,孩子的这些“偷窃”行为,只是他们成长过程必将经历的一个阶段,也将是他们必定厌倦的一个阶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