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市中的“惊慌失措”

(2014-04-20 22:03:00)
分类: 谈股论市

股市中的“惊慌失措”

 

    又是一年登山季。山友行走和双腿义肢的夏伯渝老师分别从北坡、南坡开始了珠峰攀登……久坐红绿变幻的股票显示屏前,我想起去年此时冲顶珠峰前罗塞尔的一席话——

    罗塞尔是著名登山家,更是声誉最好的珠峰攀登的组织者,20多年来他组织协助500多人登顶珠峰,没有一例重大伤亡事故。在我们经过50天的训练、适应和等待确定冲顶日后,他在动员会上这样讲:“5天的冲顶期间,遇见任何意外困难,都不要惊慌失措。头灯不亮的、氧气面罩结冰堵塞的、冰爪突然松开的、手套随手滑落的……这些其实都不是意外,甚至每个人都会碰到一两起。这时最忌讳惊慌失措,因为危险的不是这些困难,恰是应付这些困难的惊慌失措……”

    一年后重温这席话,越发觉得意味深长。我们投身股市,股市本质上是不确定的。所有以为确定理由后的买入都可能——不是可能而是一定会发生“意外”的下跌,而意外下跌的“意外原因”总会接踵而至,兴致勃勃的情绪很快会转成忧心忡忡;如果下跌加剧——幅度迥异大盘平均值,基本上确认买错,确认买错后的情绪很快会变成患得患失乃至惊慌失措,惊慌失措时的应对不外乎三种:斩仓出局、加仓摊薄成本和鸵鸟式回避。结果出来前,并不能确定三种应对方法哪个正确,特别是在瞬息万变决策时间很短的情况下。但我们能够扪心反躬的却是我们决策时的情绪是否正常?

    爬野山雪山十几年,经历过数次迷路险境,我切身的体会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越来越兴奋的攀爬历程中,意外迷路遇险几乎是这项活动的伴生物。因为登山特别是登野山雪山就是不走寻常路,就是要到人迹罕至处独悟苍茫(有病?)。恰如炒股——没人拿枪逼着你炒股,炒股就是为了博取超额收益(多数人的初衷?),就是想碌碌工作之外获取大体上属“不劳而获”的财产性收入:因而两者共同的“幸运”或“不幸”的变量总是多于常态的行走和工作,因而也远不是书本知识能应付得了的,需要更丰富的实践,需要实践中反复试错,需要试错后提升出经验和教训——而基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又不可能简单地复制成“这一次”的应对措施。

    登山迷路后,一般的反应也不外乎三种:第一是靠智慧,这智慧却常常是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因为“自以为是”往往不肯彻底认错改错,便继续沿着错误的路线寻找柳暗花明,特别是冰雪严寒下坡路时更容易执意于顺势摸索,迷路而遇险的主观原因多数是这样“自以为是”的智慧导致。第二是靠经验,直接或间接的走出迷境的经验,每人都不同。成为共识的是一般不能顺着山谷特别是有溪水的山谷往下找路,因为极有可能有断崖瀑壁;一般要沿着山坡最好是上到山脊才能找到新路。经验源于先例,先例比自以为是的智慧靠谱,但经验面对新的山脉未必适用。第三是常识,常识是前人千百年来形成且上升到智慧的经验。常识是“在哪儿跌倒了从哪儿爬起来”,彻底“认错”后的常识是不折不扣地“改错”——回到迷路的地方!常识是绝不再凭自以为是的智慧和极其有限的经验寻找和摸索新的路线,常识是回到老路上……“智慧”应对或可出现捷径,“经验”应对或可少走错路,“常识”应对看似重复“冤枉路”却是相对最可靠最安全的。

    因为爬山必然伴生着迷路遇险,所以出发的首要原则是安全;因为炒股充满不确定性,所以炒股的首要原则是不赔。安全和不赔原则之下,应对的方法也不是机械教条的,尤其是炒股。融会智慧、经验和常识之后,确认买错时首先不能拖泥带水,买入后很快就出现异于大盘波幅的下跌——如果是意料之外的幅度,必须追问买入时的理由,必须依据一种经验标准(比如迥异大盘地放量下跌超过5%……)尽可能快地确认买错与否。彻底认错之后,或斩仓认输,或加仓搏反弹,最消极的应对是首鼠观望。无论怎样应对,首先要厘清情绪和理性,不跟市场赌气、不跟自己赌气根本上是不能“惊慌失措”。

    再回味去年冲顶珠峰前罗塞尔的叮嘱:“危险的不是这些(意外的)困难,恰是应对这些困难时的惊慌失措。这时尽可能寻求夏尔巴或队友甚至陌生人的帮助,因为寻求别人帮助的过程也是自己镇定下来的过程”。登山出现意外困难时,可以通过寻求别人的帮助避免惊慌失措。炒股呢?炒股是纯粹个人面对电脑的行为,能寻求别人的帮助吗?能寻到什么帮助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