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叫一声静姐很由衷

(2013-07-08 21:25:13)
标签:

珠峰

分类: 人在旅途

叫一声静姐很由衷

叫一声静姐很由衷


    5月13日晨,珠峰南坡大本营。阳光饱满地透射进来时,我拉开帐篷口的拉链,发现外帐高山靴旁有一盒银翘解毒胶囊——“用于风热感冒,头热发痛,咳嗽……”我知道这是静静临出发前放进来的。

    静静他们登努子峰(海拔7879米)和洛子峰(海拔8516米)的队伍午夜两点半出发。昨天我咳嗽得直不起腰时去找苏格兰美女队医,她说我这种干咳不像有病毒只是高反的一种没啥药可吃;静静悄没声地为我找来藿香正气口服液,我说我不感冒不用吃,她说不太对症却聊胜于无。这银翘解毒胶囊似乎是对症了。

    5月19日。我们珠峰队也是午夜两点半出发,也是拼尽全力从5300米海拔直上6450米海拔的C2营地,也是冰面跋涉耗时九个多小时!由于天气异常炎热冰面温度超过30度,我精疲力尽爬到最后100多米海拔时几乎虚脱了——特期待驻扎在C2的夏尔巴协作能“意外”地出现,拉兄弟一把,更期待静静的身影。因为拉肚子而拖后一小时才爬上来的王巍也一改平时强悍内敛的做派,倒着气说:“我以为你们俩会去接我,特别是静静。”他内心深处也把王静当成可倚之牛人了。

    静静是因为忙着拍摄直升机救援李小石的场景而耽搁了,听到营地有动静才赶过来。她只略含歉意地笑着,然后给我们讲台湾登山家李小石下撤到8000米时突发高山病紧急求救,这是直升机援救的第二天了……一天后李小石在8000米处不幸罹难。

    静静16日无氧登顶努子峰后下撤到C2营地,她在这里休息,准备汇合我们再登珠峰,无氧登珠峰!

    努子峰虽然海拔不到8000米,却是冰崖陡峭路线不成熟的技术型山峰。没有夏尔巴提前铺设路绳,攀登者只能自行结绳成组,所谓“同生共死”的互助方式。正式队员除静静外还有长腿生风猛男般矫健的“喜马拉雅侠女”贝莉,新西兰高山教练苏珊和法国职业攀冰高手玛汀。但临出发前一天玛汀宣布退出并下山了,她说她再也不想看到昆布冰瀑了,十几天前穿越训后一直心有余悸恍如恶梦——她可是职业攀冰家呀!其实我们都理解,走过一次昆布冰瀑者都会言及正色的;其实我早有过多次动摇的念头,在罗布切漫长的雪坡,在整宿失眠高反折腾得脑壳欲裂时,在暗夜星光下冰凌奇形乱状如獠牙泛着幽蓝的昆布冰瀑……决定来南坡报名罗塞尔队前,静静强调罗塞尔队杜绝“保姆式登山”而注重个人独立攀登能力的训练和发挥,我说我从来就穿不紧安全带上不了冰爪若没夏尔巴帮助我随时下撤呗,她怔时严肃道:“那可是国际队啊,得讲中国人的面子!”进山后每遇挫折在她面前流露对冲顶的忧虑时,她总说冲顶时能不能行不光是自己的感受还得看协作和教练的判断,只要没人让你下你就得坚持——我此前两次慕士塔格都是熬到7000米上下时自己感觉不适而下撤的。

    到C2的第二天,登顶过三次珠峰的教练辛吉病得嗓音沙哑了。此前一天是德国壮汉赫伯特发烧38度,是新西兰女队员提前吸氧。餐帐里的气氛愈加肃穆和阴郁,大家各自坐着有一搭没一搭地间或说几句话。静静越来越纠结是否还无氧冲顶?她毕竟刚从努子峰下来体力透支,但她三年前即登顶了珠峰,再登总得给自己一个新的动力——我和王巍当然是千方百计地劝她别无氧,甚至别再登珠峰了;她说她无氧努子峰没感觉喘得不行,只是刚赶上女人的周期突然浑身无力。进山以来一概是她给我们讲高海拔各种注意事项的细节,一概是她淡定地拿主意照顾别人,甚至我和王巍拿她打扠开玩笑她也一概刀枪不入地笑而不答。她虽年轻,却有7座8000米攀登的经验。但这次她犹豫了……对于极限运动而言,坚忍不拔与理性放弃之间的取舍,到底缘于毅力还是体力是分不清的;有时再坚持一下即是成功,有时继续逞能就是丧命。晚饭时,攀登教练乌迪通报有俄罗斯登山家昨天冲顶珠峰后还没下撤到C4就心力衰竭而亡,俄罗斯人是无氧攀登的。这时,我们都把目光转向静静,她只轻轻说明天C3(7300米)后看情况吧。

    从C3上C4(7930米),我们都眼睁睁地看到了几名夏尔巴拖着一个塑料槽板下来,里面是一具红黄色羽绒衣的尸体。静静最终选择了吸氧,却是到C4以后。

    19名队员的罗塞尔队竟然是来自美、英、法、德、日、墨、新西兰、瑞士、拉脱维亚和中国10个国家,加上能讲英语的夏尔巴协作,营地里的公用语言只能是英语。而我的英语只比另一个只会说桑克油的中国山友阿钢强一些,但王巍几次批评我:“你的英语基础独立交流没问题,单词量也不比王静少,她就是敢说!”他私下里还说,静静的英语不很正规,一听就是摸爬滚打“硬练”出来的。事实是静静幼师没毕业就跑到北海打工,英语几乎没受啥系统训练,但她说得很流利!闲暇时她总躲在一角或是修改她那似乎永远也改不完的《静静的山》或是带上耳机对着一本英文教材默读——“我最感到刺激的是几年前带两个女儿在纽约转机,由于英语说不好,耽搁时间,浑身冒汗,还面对女儿焦急的眼神儿……我出国商务和登山越来越多,英语是一种必备的能力呀,就像你登山要用手杖要会系安全带要会上冰爪,不能靠别人。”

    说到英文,王巍说你那“探路者”英文标识“Toread”到底是啥意思?看不出来跟中文“探路者”有啥关系。王巍留美五年不但精通英文而且是国内顶尖的商业策划高手。静静解释了半天,也没解释得让我等认同;王巍便讲起策划和广告营销的原理,静静继续不厌其烦地辩解,并且说三年前同样是在这里还跟王石争辩了一个下午……她越来越显得“词穷”却“理不屈”的抢白式的争辩,让我突然觉得,我们不是在争一个户外产品的品牌而是在议静静的又一个女儿!“探路者”是她和老公艰辛打造十几年从她手缝一顶帐篷起步的……她这是明目张胆地“护犊子”哈。山上俩月静静很少有这样的情绪化主导的时刻,只有此时她才不再是淡定的行家里手式的大姐大,而回归了“小女人气”。“小女人气”还流露在盛发强探营的时候。

    大伙儿总说,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出色的女人;成功的女人背后呢?

    四下观望,我发现成功的女人背后一般没有男人!要么是放弃,要么是被弃。但“二般”的小概率事件发生在静静这儿了。

    从珠峰下来,我兴奋地发现大本营多了四个说中国话的哥们儿,而且是北方话!是静静老公盛发强一干人马来探营了。我的憋了快俩月的汉语词汇一下子迸发出来,推杯交盏山南海北盘道讲段子仿佛回到了北京的酒桌。我很快发现坐在老公边的静静已然淑女式地笑多话少,盛兄讲话时她更是夫唱妇随地频频点头,她从身边走过时还带着一股久违了的香水味道,或是用了足量的洗发水吧。

    从加德满都凯悦酒店大堂一露面,只小静静一岁多的阿钢就“静姐,静姐”地叫,其实此前他只是通过王勇峰安排请静静吃过一次饭。阿钢是那种爱憎分明到偏执程度的倔主儿,比如我们一说起杨春风的不是他就变脸。我猜阿钢是因为爱登山而特别崇敬登山牛人吧。中国最牛的登山男人是杨春风,最牛的登山女人呢?当然非静静莫属。

    回到5月13日珠峰大本营的早晨。只有在帐内看视频都模糊不清时,帐外的阳光才称得上饱满,这时出帐才会感到太阳的温暖。我没有出帐,倒上一瓶盖温水,吞下两粒银翘解毒胶囊,想起静静昨晚暗含鼓励的“19日C2见!”,想起攀冰训练她在上端大声喊着动作要领,想起她手把手为我调试安全带,想起终于爬上罗布切漫长雪坡和王巍仆倒帐内时她笑哈哈地递过来半瓶冰可乐,想起她说“得讲中国人的面子”时的严肃神情……想起阿钢满含崇敬地叫“静姐”。

    也由衷叫一声“静姐”,不仅因为你是超牛的攀登者。

叫一声静姐很由衷

 

叫一声静姐很由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