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 慢
钱
老穆是一家军工企业的高级技师,车工手艺精湛。常私下里帮其他民营企业做技术指导,终被领导发现不允。差不了几年就熬到退休的他,权衡再三决计下海。以五十万元的投入“作坊式”地干起来,从保本、微利,到近两年盈利30%以上,今年的营业额将达300万元。近日有担保公司找他,评估他的资产和订单后,欲帮他贷款买设备。条件是他自出30%资金,另70%由担保公司以年利息7%帮他从银行贷借。老穆讲,新设备启用时他将再招三个工人(目前七人),以他现有的订单,还上贷款没问题。即使新订单接不上盈利难维持,他也会白拣一套新设备。
年近半百才从央企下海,老穆保守了得!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现在已比在公家干收入多多了,不求大富大贵,只要自己的厂子发展着就行。”老穆这样说。
一个多月来,从南昌的“金博论坛”到新近的几个饭局,笔者与几十位民营小老板交流,发现他们普遍困惑和抱怨的一个共同问题,是找不到啥好生意,没有创富热情。这些朋友与老穆不一样,多数在商贸行业和初级制造业打拼二、三十年,资产早已过亿,并且这批先富的一代普遍把收益转化成一套套房产,特别是2008年以来,所在行业普遍遭遇微利或无利困境后,更是加大购置房产,其中胆大些的还参与诸如新能源之类的风险投资。主业不济,房产增值——过去十年啥时买房都是成功的投资!
但现在,房价松动,下跌正在成为趋势。他们正在或已经从房产套现出来的资金何去何从?加大投入发家的已充分竞争的产业吧,明显看不到希望,转向其他行业再创业吧,又资源储备不足;跟风炒包括股票在内的有金融属性的投资品吧,也缺乏冒险精神。于是一种越来越普遍的选择便是投资移民——先把已有资产的相当一部分转到境外锁定保值。
有数据表明,2008年以来,全国3.7万个小微型民企关闭了30%。这固然与现行金融税收政策的压制排斥有关,但民企和私营业主创业热情的消弭,也有“求快不得”的思维作祟。进入转型期的中国,赚快钱的机会越来越少,参与资源分割或权钱交易的门道早被挤满,重新创业和准备创业的私营业主要做的思想准备,恐怕首先是从赚快钱到赚慢钱的转变。慢,却踏踏实实地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