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撤
(2009-08-17 13:25: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在旅途 |
7月31日天亮。海拔5200米的冲锋营地。肆虐一宿的雨夹雪停歇了,我爬出帐外。阴云密布,昨天清晰可辨的启孜峰峰顶恍若梦中——但我知道,这个季节到中午一般会云散天晴,再歇息一晚,以我的体能和高山反应的程度,明天冲顶把握十足。队长阿旺也说我没问题,他可是登顶过九次珠峰的高山协作!
但问题出在队友老牟和王放上。王放进藏以来一直病病歪歪,却一直无大碍,他登不了顶却至少可以爬过5400米的雪线以上;老牟呢?这个曾拿过全国铁人三项业余赛第三名的汉子昨夜的高山反应异常激烈;一抬头就晕得躺下,憋得面色青紫,却怎么着都撒不出尿来,折腾了一整夜,现在正在帐篷里吸氧——而吸氧之后得立即下撤。还有老高,由于过度兴奋,他早在两天前在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大本营即染上感冒而提前返沪……
问题是这是我第二次爬启孜峰。四年前爬启孜峰时,因山友庄东辰高山反应严重,处理失当,他意外罹难使得我们冲顶未果。忍了四年也积蓄了四年的决心,我重来启孜峰,我太想登顶了!登了海拔6200米的启孜峰,下一个是海拔7600米的慕士塔格,再下一个是海拔8200米的卓奥友,最后是珠峰……爬山九年,珠峰一直是无以释怀的梦!
扶老牟出帐,一撒手,他差点跌倒。“还是晕”,他自语着;还是努力了许久才像前列腺炎似的滴出几滴尿液。我想起送我们来的他的妻子,想起了命丧启孜峰的庄东辰……我给远在北京等我凯旋的山友吴志军打通电话,讲我的困境,我的犹豫,我的梦想和我的队友,他说的是山友间的老生常谈“山还在那里,还可以再来”……而我回应出“下撤”两字时,一阵哽噎……下撤!像那次诀别挚爱的女友,像去年1700点时斩成半仓,像四年前放弃主编的职位……这样的抉择由于抉择本身的痛苦而一旦选择了“一时吃亏”的结果,短期内至少是轻松的如释重负,倒不是抉择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是“知止”、“知舍”的欣慰。
老登山家丹增走过来说:“你决定下撤是对的,你们来了四人,两人先撤,另一人也登不了顶,你一人上去了有劲吗?你还是他们的头儿,你们毕竟是一个整体”!
是的,友情当然要比山高。下撤到4900米海拔庄东辰罹难处,我冲着老庄的墓碑长久伫立……是的,我还可以第三次来启孜峰,还可以怀着梦想生活下去。而生活中,除了梦想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亲情、友情,还有无限风景,百味体验。
此文发表于<融资中国>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