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救市成为手段时
(2009-01-05 10:28: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谈股论市 |
在深圳第七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当尚福林主席讲到“适时推出创业板”时,记者注意到一些中小企业主“很不给尚主席面子”地起身离场……
去年此时,尚主席的讲话是:“近期重点加快创业板和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如此“近期”了又一年,创业板变成了“适时推出”,究竟何为“适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魏加宁部长说“我们已错过了推出创业板的最佳时机”;而参加过四届该论坛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饱含沧桑地说“(四年来)无变化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变化的是中小企业融资更难”。
我又想起近日同学聚会上,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助理褚鑫强老大哥讲的一个现象:“年初是严格限制给企业贷款,现在又逼着银行快点给大国企贷款,却没人敢给真缺资金的中小民企贷款”。
其实,魏加宁、李扬、褚鑫强们真是太书呆子气。何时推出创业板与中小企业融资难不难有啥必然关系?而银行给不给中小企业贷款当然跟中小企业死活本就没有关系。众所周知,银行不给中小民企贷款除了所有制歧视的原因之外,更直接的原因是行长们怕说不清的“寻租”问题,而给国企,即使收不回也算“肉烂在锅里”,断不会因此上升到刑事问题。银行运行当然是长官意志为先。可中小板所代表的直接融资呢?依然是长官意志决定。但这回,我要提醒那些在尚主席讲话时拂袖而去的中小业主,对创业板的“长官意志”正在发生变化,而尚主席这次还不如去年让人觉得有戏的“官话”“适时推出创业板”,可能很快就变为现实。
因为“救经济”从而防止事实上已出现的经济“大落”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了。“救经济”的一个中心目标是“保就业”,而吸纳大部分就业人口的中小民企是必须要救的。指望银行大规模支持中小企业在操作上阻碍重重的;但尽快推出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创业板已是迫不得已的事了。并且早就没有法律和技术障碍了。只不过是市场时机问题,但市场时机依然与长官意志有关。
在2000点时推出创业板当然会被市场理解为雪上加霜,但若长官意志意识到2000点是制约创业板推出的重要因素时,2000点自会被远远踩在脚下。这背后便是开始把救股市当成救经济的重要手段了…….
单纯的救股市并不能改变股市的运行趋势,但救股市与救经济多管齐下、齐头并举,却会是另一番气象。
此文发表于《投资有道》2009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