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癌病房的资本市场
(2008-11-04 09:28: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谈股论市 |
山友从外地来,托我帮其父到北京肿瘤医院安排住院……老人家七十出头,在一次例行体检中查出肺部有肿块,而肺癌一旦查出即已是中晚期。
这是我第一次来肿瘤医院,白衣之外的所有人皆面色阴郁,表情凝重;没有人高声言语,时或爆出的抽泣、哀诉、嚎哭打破沉寂,仿佛凭此才体现出生机……走出医院,已是仲秋的北京,寒风起,落叶满地,肃杀的氛围总比寒冬般的医院让人舒缓一些……我是说,置身于仿佛进入了癌病房般的资本市场,我们感触的只能是绝望和死亡的气氛;我们需要走出来透透气,需要重新审视资本市场的生死问题。
近读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的文章《金融危机之下,美国的借贷消费模式会改变吗?》。陈教授从本源上探究美国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1856年美国率先在卖缝纫机时首开分期付款——这实质上是演化到次贷危机爆发前一系列靠信贷做支撑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的滥觞。不错,次贷危机已使美国金融市场损失了数万亿美元,并且可能还会蔓延损失十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可能性益发加大;但正是这种信贷消费模式为主导,造就了美国150年来的繁荣昌盛,其间虽经历了1929年的大崩溃大萧条,美国国力却“置之死地而后生”地提高到无以匹配的地位!就算这次金融危机会导致像1929年那样令人绝望的经济危机,美国还是美国,美国为主导的信贷消费模式历经过犹不及和矫枉过正两个阶段后还是不可能改变,并且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因为“最终制约人类经济增长的不是生产能力不足,也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需求跟不上”;“金融市场发展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等,来缓解人们因为在不同年龄时收入不均匀而导致的消费力不平衡问题”;“总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及其它相关的金融发展,都是围绕着把人们从有钱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进而释放消费动力”。因此,消费信贷模式是符合人类追求幸福合理性的。消费信贷模式不改变,其赖以依托的金融市场迟早还会繁荣起来,遑论金融市场之中具有无可争议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股票市场?
从肿瘤医院的癌病房出来,我们还不妨去妇产医院的婴儿房看看,那是怎样的生机与期望啊!生生死死,生死轮回,资本市场亦如人类本身,希望与绝望交织,却生生不息!在癌病房我们只看到绝望和死亡,在婴儿房我们却看到希望与新生。你能说资本市场不会置之死地而后生吗?
此文发表于《投资有道》杂志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