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市救的是人心

(2008-04-03 14:26:10)
标签:

杂谈

分类: 谈股论市
 

救市救的是人心

方泉

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之后,凯思斯的理论开始被市场经济国家广泛接受。即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特别是在某些特殊时点上必须要运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因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自我调节功能常常是失效的。尤其是在资本市场,无论是其癫狂地上涨时还是其恐惧地狂泄时都主要地缘于人们的心理因素,因而是非理性的——而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便是人是理性的。这样,为了使市场尽快尽可能地恢复理性,政府的干预便是重要的和必须的了。

所以,在股市出现非理性的暴跌时,政府当然应该出手救市。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尚且如此,在转轨经济的中国更要这样。

新兴加转轨的经济体制下的中国股市本身就是政府起主导作用的。我不知道美国同样功能的机构的全称是什么,却知道我们股市之上的机构叫“监督管理委员会”。或许将来的某个时候,可以改名为“监督委员会”,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管理”职能。所有的股票的发行上市都是要审批的,甚至连只发行不上市的公司也都要由政府“管”起来;所有的公募基金都是经批准才设立的,甚至基金公司高管在股东大会通过后还要进行“资格确认”;绝大多数的中介机构(券商)都是国有控股的,甚至连证券咨询机构也要发牌照……我是说股票的供给和资金的供给都是被“管理”(或叫调控)着的,那么股票市场是否“健康平稳发展”的最大的责任方当然是对市场权力或影响最大者!

责任和权力是统一的。

况且我们的领导人也明确指出过“要防止股票市场大起大。”两年间股市从1000点涨到6000点的“大起”过程中,政府急就过上税印花税的政策,控制着新基金半年内不发行,鼓励“上市公司扩大流通股比重”……半年间股市从6124点到3283点“大落”而下,我们又是怎样“防止”的呢?

总理的新近讲话是“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发展最终是有利的”,“政府会努力促进股市平稳健康地发展”。

我想,两年间“大起”到6120点的股市和半年间又“大落”到3283点的股市无论如何都不是“平稳健康”的,因而政府出手救市是责无旁贷的。

决定股市长期趋势的因素是估值水平,但影响股市短期暴涨或暴跌的因素主要是人们的预期或信心。连续暴跌反映的是人们信心的崩溃,是预期落空的绝望,是非理性行为的漫延。救市,救的是信心,救的是人心。当然也救的是经济,因为市值已超过GDP总量的中国股市,会或正向或反向地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套用总理讲话:“一个不健康的、不可持续的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发展最终是有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