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暴跌时重温彼得•林奇

(2008-03-14 14:34:08)
标签:

杂谈

分类: 谈股论市
 

暴跌时重温彼得"林奇

方泉

4058点至4091之间的跳空上涨缺口毫无支撑地补上了,并且还形成了4068点至4055点的新的跳空下跌缺口,又迅速击穿4000点整数关口……313日的恐慌性暴跌跌得没有多少人还相信这市场还是牛市了。在电话中不时传来绝望的情绪和满盘皆绿的氛围里,我让思绪跳出来,翻阅读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所作的笔记——

“每当我对目前的大局感到忧虑和失望时,我就会努力让自己关注于‘更大的大局’。

‘更大的大局’是从更长更远的眼光来看股市。历史长期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在过去70年里(指1920年至1990年),(美国)股票平均每年投资收益为11%,比国库券、债券、定期存单高出一倍以上……在这70年间,股市曾发生过40次超过10%的大跌。40次中有13次属令人恐惧的超过33%的暴跌。其中之一就是1929年—1933年的股市大崩盘。

在过去70年历史上发生的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预测到并在暴跌前卖掉了所有股票,我最后也会后悔万分的。因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灾,股价最终也涨回来了,而且涨得更高。

每当股市大跌使我对未来忧虑之时,我就会回忆过去历史上发生过40次股市大跌这一事实,来安抚自己那颗有些恐惧的心。我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让我又有一次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优秀公司的股票。”

之所以在这里大段引用彼得"林奇的话,是因为投资大师的话句句都是经验教训凝结成的真知灼见。从“更大的大局”着眼,股市无论怎样跌跌撞撞曲曲折折终归是趋势向好的。从1920年到1990年美国股市年化11%的收益率毕竟是事实,因此当环境中的恐惧辐射到自己内心时,我们还是要尽可能超脱一些考量这个环境。彼得"林奇不在乎在暴跌前是否出逃,这有些极而言之。而他无论在何时都留有足够的头才以便“有一次机会以很低的价格买入那些优秀公司的股票”,这是值昨我们认真学习的。他的这种理念与巴菲特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不去关心和预测大市的涨跌,而是认真研究和发现好公司,寻找更便宜的买入好公司股票的机会。“除非公司基本面恶化,否则坚决不因恐慌害怕而抛出手中的好公司股票”。当然前提是我们必须下功夫找出确定的理由确信我们买的股票是好股票。并且多好的股票都要分批建仓、越跌越买——巴菲特从来不追涨,从来都要等他目标的好股票跌进他认可的“安全空间”后再介入,否则他宁可退还股东现金也要等;彼得"林奇是先买一点目标的好股票,然后经过深入调研得出确定性论据后再分批加仓。其实对价值型股票的介入也只能是等“市场出错”的时候。因为正常市场状态下价值型股票都被给予了较高的价格,只有在大市暴跌市场恐慌时,价值型股票才会跌出足够的空间和放出足够的量,才有机会介入。这便是彼得"林奇“告诉自己股市大跌其实是好事”的缘由。

而选对了好股票是能穿越熊市的。彼得"林奇和巴菲特成功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点。况且我们这市场当下的下跌也仅仅是疑似熊市。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沪深300指数股动态市盈率已逼近20倍是最有力的证明;况且投资者信心崩溃又仅仅是表相,仓位轻下来的人并不没有离场,他们当然是在等反转的契机:我是说,跌进4000点的股市反而更让人踏实了,我们正好可以买进好股票之后踏下心来读读投资大师的著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文人吕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