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大钱就是要与众不同
方泉
瑞银的一份关于中国神华的报告引起轩然大波。
10月10日,瑞银研究员突然将神华H股的估值从35港元调高到101元。其时神华H股股价46港元,报告出台后H股大涨24%;而10月9日甫一上市即涨80%的A股也从69元起连日上扬至94.88元:一份权威的国际大行的报告果然了得!
高盛、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等多数国际大行对神华H的估值大体为40港元至60港元之间;国内多数券商也将其A股估值在60元上下。而瑞银估出101港元的“石破天惊”的价格自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据瑞银报告称,他们给出这样“另类”的价格是考虑进中国神华行业龙头地位的溢价和A股股价。最引其他国际大行和瑞银客户非议的,是其居然参考A股股价,因为按他们贯常的价值投资的标准,A股70倍上下的静态市盈率已严重高估,而以严重高估的A股股价作参考推介H股便是将客户引向动量投资的风口浪尖,引向泡沫化投机的危险境地,是一种对客户的误导。
理论上讲A股股价与H股股价本质上是正相关的,但同一公司A股股价与H股股价相差50%至100%之间也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因为按购买力评价标准,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空间一般认为是50%以上,而与美元“联系”的港元理论上当然对人民币也有50%以上的“贬值”空间。当然不是港元贬下来,而是人民币升上去。由此,同一公司的A股与H股价格相差50%至100%的空间是无法拉平的。即使“港股直通车”打开,内地资金汇聚成香港股市的主力,也不可能熨平两者的价差。所以国际大行们会众口一辞地认为瑞银的报告是对客户的误导。特别是你上次评级才35港元,这次居然飙升到101港元,要么是35港元时你不严肃,要么是101港元时不严肃。总之是你的估值标准出了问题,你是对行业标准的反叛!
想像着瑞银研究员是怎样战战惊惊,辗转反侧,甚至夜不能寐后终于勇敢地放出了自己的报告,我想那一刻他肯定是非常严肃、非常郑重其事的——当然得排除利益驱动的可能。
无论未来一年神华H股股价的走势是否会证明瑞银报告正确,瑞银研究员的反叛精神总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正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和空间文明时代的当今世界,任何一次科技乃至经济领域里的突破首先是对传统模式的颠覆,是对惯常标准的反叛。没有反叛,就没有互联网;当然也就没有微软,没有谷歌……沪东重机嬗变成中国船泊难道不是对上市公司传统增长模式的颠覆吗?中国船泊的股价9个月内从30元涨到300元,其间在愈来愈高位置上介入甚至在未来其可能冲击400元或500元时更勇敢介入的人,难道不是对过去惯常估值标准的反叛吗?
澳大利亚麦格里证券中国研究主管几次约笔者吃饭,几次都主要与笔者讨论中国公司尤其是央企上市公司外延式增长的问题。他“看不懂”沪东重机向中国船泊的嬗变,但他不愿意使他的客户放弃这样的暴利机会,所以他想方设法地研究,首先是关注含H股的A股价格。
我想由瑞银研究员的公开报告开始,会有更多的国际大行人士躲在角落里悄悄地研究A股股价,进而推断A股股价对H股乃至红筹股股价的影响。因而在A股整体泡沫化的波浪之中,有些A股表面的“非理性”上涨后面一定隐含着理性根据。我不知道神华上市公司之外还有多少优质资产,如果母公司未上市的优质资产足够大并且按其计划注进上市公司完成整体上市,那么神华H股涨至101港元当然是有可能的。当然瑞银研究员可能会看走了眼,但假如沪东重机也有H股,在沪东重机A股年初70元打开涨停后,他提高对虚拟中H股估值空间4倍——尽管开始广遭诟病,但8个月后他一定会被奉为楷模。
没有与众不同的观念岂能赚大钱?当然,与众不同观念指导下的投资也可能亏大钱。大赚与大亏实在决于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