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古城——宣化城
韩俊山
战国、秦汉时,天下分36郡,宣化属上谷郡。唐代始置武州和文德县(州县同治),明代为宣府镇,清朝改为直隶省宣化府。解放后,曾属察哈尔省,置宣化市,后改属河北省,直到1963年改市为区,属张家口市至今。
现在的宣化古城墙是在原来宣德府土城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朱元璋之子朱橞封为谷王来宣后,于明洪武27年(1394年)扩展成设有七个城门的大城,从而形成了总长12120米的雄伟壮观、连绵坚固、驰名塞外的宣化古城墙。城墙底部的基石共砌三层,高一米。城体为素土夯筑,表层加一层三合土,城体外侧用灰砖包砌,墙体上还设有排水设施。据《宣化县志》记载,“城厚四丈五尺,高二丈八尺,雉堞高七尺,通高三丈五尺”。墙体外侧还有凸出的炮台,城墙之上建有铺房,为守城兵丁的哨所。城墙的高大巍峨、城砖的巨硕、设置的完备,足见当时宣化城修建时的规格之高。著名考古专家、我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在参观了部分保存完好的宣化城墙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称其为“我国十大著名古城墙之一”。

(下面文字是小说《无双大明》119章描述宣化城的情景气势,图片是我2019年春天用无人机拍的)
太阳已经缓缓升上天际,天边的薄云处已然映得一片火红,点点温热撒下却丝毫感受不到暖意,冷风徐徐,比起平日却又温和不少,长居北国的人都知道,在这北国重镇,这实在已是难得遇到的好天气。

“咚咚咚”城中镇朔楼的辰鼓已经敲响,预示着一天的开始。宣化城虽是军镇,但城中的官商和店铺却已经开始张罗着张铺了,街道上的人也渐渐多了,黑夜散去后的繁华,实在让人难以想象夜晚是一副凄凉萧瑟的景象。冷漠的黑夜和热闹的白天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
李月轩在惠安伯张伟、副总兵彭泽以及杭雄和杨博(韩石山的长篇小说《边将》里记述杨博曾任宣大总兵。俊山注)的陪同下在城中缓缓而行,视察宣化城中的各处要所。

不得不说,宣府城是北方罕见的大城,其浩大规模和繁华景象都已经到了让人咋舌的地步。就李月轩东西张望后得出的结论,宣化城应该不会比京城小多少,宣化城的布局和北京也很相似,从北向南以钟楼、鼓楼、四牌楼,南门拱极搂为中轴线,中心十字大街通衢上有四座牌楼,贯穿东西牌楼的大街将中心区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向是豪华居民区和商业区,街面是军镇的“官店”和商家的店铺,小巷深幽多为官宦人家、豪门大户和财主的院落。北向是各级衙署,四牌楼东西大街是全城的权力中心。牌楼东街有镇守总兵衙门,是威严的帅府、将军府。府前矗立着旗杆,有高大的影壁,威严的石头狮子护卫在仪门两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