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苏打饼干
苏打饼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375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部关于寻找的电影――中央车站

(2006-12-09 22:05:33)
分类: 心情日记
  很久没有这样流泪了,看完之后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比起曾经拥有,我更希望天长地久。我不是个在乎激情的人,而更喜欢涓涓细流。
  有温暖也有失落,更多的是淡淡的忧伤......

译名:中央车站
出品:巴西
年代:1998
导演:Walter Salles (华特萨勒斯)
主演:菲南妲蒙坦纳葛罗(饰朵拉)
   玛瑞莉亚贝拉(饰艾琳)
   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饰约书亚)
剧情:朵拉在里约热内卢最主要的火车站-中央车站为不识字的人写信。写一封信收一块钱,如果需要代寄,就再加一元。这一天,安娜带着她九岁的儿子约书亚来,因为约书亚一直很想见他素未谋面的爸爸。朵拉和邻居艾琳以念白天写的信取乐,她们认为重要的信就寄,其他的信则统统扔掉,如果两人意见不同,就把信收进抽屉改天再决定,约书亚给父亲的信就在其中。第二天,安娜与约书亚又来到中央车站,口述了第二封信给约书亚的父亲,但一出车站,安娜就发生车祸身亡,母性的驱使下,朵拉答应带约书亚到东北部去找爸爸,沿途的风景越来越陌生,两人却变得越来越亲近...

演员介绍:

  菲南妲蒙坦纳葛罗一般公认她为巴西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一九七○年,蒙坦纳葛罗在莫斯科影展荣获最佳女主角奖。一九七七年,荣获义大利塔欧米纳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玛瑞莉亚贝拉曾被誉为“八○年代最伟大的十位女演员之一”。一九八二年,获得国家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卡洛斯狄耶盖斯的《明天会更好》,则让她在卡特吉纳影展封后。

  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原本在里约热内卢机场当擦鞋童,被导演华特萨勒斯看上,从一千五百名人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央车站》的小男主角。

 

                             一部关于寻找的电影――中央车站         作者:zpooo

转载自草堂茗香魅影无限版块  http://bbs.ghy.cn/dispbbs.asp?boardID=39&ID=235972&page=1

  和这部电影相识,完全出于偶然。看到了电影的英文宣传片,感觉眼前一亮,尤其是那个倔强的小男孩,于是上网找来片子看。

  影片讲述了一位在里约热内卢中央车站靠替人写信为生的退休教师朵拉目睹了曾代为写信的男孩——约书亚的母亲在车祸中丧生,于是他将约书亚带回了家。但在利益的驱使下,他又把孩子卖给了人贩子,后良心发现,夺回约书亚,开始了带约书亚寻找未曾谋面父亲的慢慢旅途。在旅途中两人从狐疑、防范到亲近和信任,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网上有人将此片理解为救赎

  一个孩子救赎了一个老人或是说双方互相救赎(后者好像有些牵强)但是就我而言,更希望把它理解为一个寻找的过程。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寻找心灵归宿的片子。

  老人和孩子似乎有着某种相通之处,都有一个酒鬼的父亲和一个不完整的家。多拉很早的时候就离开的酒鬼父亲。多年之后,再次想见的时候,多拉的内心是十分复杂的。仇恨父亲却是多么想和父亲相认。可是父亲的回答却让多拉心寒:父亲不在记起多拉,父亲记起的永远只有酒精。不难理解一个父亲对着自己的女儿说出:“大美人,怎么会忘记你“这样让人出离悲愤的话语。这就是自己还在心中依稀留有印象的父亲。可能从这一刻开始,多拉心中不在存有父亲二字了,也就再也没有了家的概念。在电影的开始,我曾愤慨多拉以自己的喜好决定信件是否撕毁,那时感觉她只是一个内心扭曲的老女人。而那一刻,在和约书亚寻找父亲的过程中娓娓道来之时,一切都知晓了。漫不经心的讲述,却是一断酸楚的经历。一个没有任何亲人没有任何牵挂的老女人走在乡间的泥土路上,背后是夕阳西下。暖暖的背景色,将影子拖得老长老长,可是在那里,我却看不出温暖,只是无奈是酸楚。

  在和约书亚寻找父亲的过程,其实就是多拉寻找自己心里归宿的过程。在这里更感觉导演强烈的象征意义。有人说,这是象征迷茫中的巴西人寻根的过程。但是,这个根又是什么?又在何方呢?如果导演真有此意,将这么一个“重任”赋予于这么个小人物身上,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是拉美国家的悲哀。这个意象的家显然是不存在的。多拉的父亲多年前就已经去世,这个形式上的家已经不在存在了。在和约书亚寻找父亲的过程中,多拉遇到了好心的卡车司机,同样是一个没有家的“流浪人” 不知是同时天涯沦落人的互相慰藉,还是司机的一次次好心相助,或是多拉真正的爱情之花绽开。多拉满心欢喜,甚至借来从不抹的口红试图来“勾引”司机(这个此用的不好)就像一个孩子,以为漂泊多年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从卫生间出来那一刻,留给她的却是卡车司机的不辞而别。电影没有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更相信是因为司机是gay)这一刻,多拉趴在窗边,老泪纵横。

  这一幕,让我流泪了。

  承认自己是个比较感性的人,但是却一直据绝眼泪来宣泄。但是那一刻,我忍不住了。她不再年轻,不再美丽。甚至上帝都不在眷顾。可能留在人间的时日不多。可就是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伴儿这么个小小的愿望也破灭了。不能不说是人世的冷酷。这个冷酷当然不是司机造成的。那一刻,我似乎是一个十足的宿命论者,相信命运的作弄。

  寻找还要继续,多拉还要完成自己的承诺:帮助约书亚找到父亲。在这一阶段,在我看来,多拉不再只是单单为了完成承诺,而是更多的,寻找的过程,承载着自己曾经有过的心路历程。

  在这一刻,多拉和约书亚这一老一小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我更倾向是忘年交,是真诚的朋友。一路上,互相慰藉互相搀扶。真是让我感到最为温情的一段。

  在小镇的集市上,约书亚拿着多拉在镇上写信赚来的一打钞票,就像一个小大人。给多拉买了一件蓝裙子;两人手挽着手,就像一对恋人一样,在照相机前摆pose。

  多拉是个聪明的女人,她分明感到,自己只是约书亚寻找父亲这一过程中的一个伙伴或是朋友,约书亚最终的归宿是在“父亲”无论这个父亲是否能够找到,是否还存活于人世。此刻,我感到,多拉分明已经把约书亚当作生命中的归宿吧。这个归宿似乎有些牵强。但是我相信这是一段忘年交,这就像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多拉看到了自己的过去。现在,多拉把自己的归宿寄托到了约书亚的身上。

  所以,我相信,在没有找到约束压哥哥的时候,多拉顶多是失望。拉着约书亚的手。说“和我回去吧,多想你和我回去。”

  一老一小似乎又要回到里约热内卢的那个轻轨车站。

  命运作弄人,这时候约书亚同父异母的哥哥出现了。

  由开始的敌视 到融合到最后的接纳,似乎哥哥承担起了父亲的角色,至少哥哥能够给父亲给的很多东西。这时候,父亲的意向作用似乎意味更强烈了。

  就像多拉说的:你留在哥哥这里比较好,你值得拥有的,我无法给你。

  多拉离开了,就在黎明的那一刻,穿着约书亚给买的蓝色裙子,离开了。

  在车上,多拉给约书亚写了一封可能永远不会寄出的信

  “我很久没有写信了,现在我正在写信给你。你说得对,你爸爸会回来的。他跟你说的一样好,记得以前和我爸坐火车,他会让我一个女孩子家,一路大鸣汽笛,当你开着大卡车上路的时候,别忘了第一个让你开车的人是我!”

  是的,约书亚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卡车司机,而在和多拉一起寻父的路上,是多拉让约束亚第一次摸到了卡车的方向盘,让约书亚鸣起车笛。

  约书亚会不会忘记呢?
  不知道?

  只知道,多拉在车上泪流满面,而此刻,约书亚,正站在山岗上,遥望着车子远行的方向。

  约书亚还有哥哥,但是多拉呢?多拉是否找到了生命中的归宿呢?有人说找到了,至少多拉知道了人间真情为何物?但是这是何等苦涩的结局。

  路在前方,却又如此迷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巧克力的诱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