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阿斯科特赛马会(2009.6.21)

标签:
英国赛马皇家阿斯科特礼服礼帽杂谈 |
分类: 英国札记 |
女王和亲王入场
6月16日皇家阿斯科特赛马会就开始了,最近伦敦少有的好天气,女王每天如约出席。马会的老董是朋友,邀请我们21日去观看。
皇家赛马场人山人海,色彩斑斓,因为女王的出席,今天衣着的要求是晨礼服,男士就是大燕尾服,高礼帽,灰色的背心一般要搭配灰色条文的裤子。女士衣着多十分鲜艳,搭配帽子或者帽花儿。
女王2:30准时乘坐皇家马上出现在赛马的跑道上,蓝灰色的套装搭典雅,同色的花礼帽端庄而大气,带着熊皮帽的卫兵骑马在前面开道,观众席中传出一阵阵的尖叫声。看得出来,英王子民对王室还是很有崇敬之情的。
盛大赛马会对社会消费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对社会的和谐是一种促进,对参与者也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一个下午跑了5组,有赛马就有赌马,今天来了有7万多人,几乎人人都要多少赌几笔的,少则2镑,多似乎也不过几十镑而已,除了一些专门的机构,大部分人赌都是为了一个乐子。付过赌资似乎就有了自己的属性,每当一组马跑起来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狂热地为自己手中那个号子的马欢呼喊叫起来,那个气氛好感染人。
赛马期间曾有一场出现空鞍马狂奔居首的场景,估计是早早把骑手甩了。到了尽头,这空鞍马居然自己又跑了第二圈,观众齐声高呼鼓劲,那马颇受鼓励紧压弯道里侧四蹄翻飞,竟似比起有骑手时跑得更为出色。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此马第三圈还在狂奔,引无数绅士淑女“竞折腰”,一时间掌声、尖叫声、跺脚与狂呼混为一团。一辆轿车、一辆越野车在内场紧追,虽说车能比奔马快一些,可是待人下车时,奔马已过。无奈多人在前方拦阻居然不获,很是有些跃马过五关的味道,最后似乎是设障驱出场外了事,哈哈。
不过,虽然是在观看赛马,其实眼前晃悠的都是各色女帽,争奇斗艳,个性鲜明,有带满头亮彩鸡毛帽子者或黑帽上面乱插乌鸦毛者,举止狂放;亦有典雅精致女帽者,举止优雅翩翩,好像带偏暖色帽子的显得热情、带偏冷色者似乎有些淡漠。英国人参加赛马会特别注重衣戴帽的色彩搭配,悦目赏心。今年女士的帽子尤其华丽夸张,争奇斗艳。听朋友说,因为金融危机,生活沉闷,大家是借这个机会排解一下情绪。
附录
赛马,Horse Racing
古希腊诗人荷马的《伊利昂纪》提到用马牵引战车进行的竞赛,多年来人们认为这就是有关赛马运动最古老的记述。但是,在小亚细亚发现的石碑铭文却表明,在特罗扬战争几百年以前,亚述各地国王就有专职驯马师。公元前7世纪 ,古奥林匹克竞技会上有4驾马车比赛。4驾马车出现之后约40年,赛马才由骑手驾驭进行,这才是赛马运动的真正开始。但是类似现代赛马这样吸引观众参与其中的赛马活动,却始见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罗马帝国全盛时代有驾车赛马、骑马竞赛以及所谓罗马式赛马(骑手跨立两马背上)。当时赛马活动频繁,有专业赛马工作人员,有起跑道,有关于比赛规则的争执,有关于给马施用兴奋剂的诉讼、押马赌博以及观众骚乱等记载。14世纪法兰西农村节日上有赛马活动。在路易十四世在位期间(1643~1715 ), 赛马赌博十分流行,对比赛曾是最普通的赛马形式,在对比赛中,马的主人提供奖金。这种对比赛是私人之间的比赛,逐渐为公开的赛马活动所取代。自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在位期间兴起的国王杯赛流行后,逐渐有了关于参加比赛的马匹资格的规定,其内容涉及年龄、性别、产地、骑手、过去用途、过去成绩等。所谓英格兰纯种马就是由阿拉伯马、土耳其马、北非马与原英格兰马杂交而成。为了便于鉴别良马,1791年英国出版《良马血统总录导论》,此书几经修订,现为《良马血统总录》的第一章。《法国良马血统谱》于1838年出版,其中以东方马(包括纯阿拉伯马、纯土耳其马和纯北非马)和纯英格兰马为两大类。
赛马形式分为分场赛和单场赛两种。分场赛中以国王杯赛为标准,原由6龄马参加,负重76千克,每场赛程6.4千米,两场夺冠始为胜者。自1751年起, 改为5龄马负重63千克、4龄马负重57千克 ,每场赛程缩短为3.2千米 。产业革命发生后,分场赛逐渐衰落。而单场赛却开始流行于英格兰,赛程长短不一。1776年圣莱杰赛开始。次年德比赛开始(只限3龄马参加),这些比赛是现代赛马运动的发端。由于参加比赛的马匹年龄降低,因而按年龄规定负重的制度日趋精密,现代的区分精细到按月计算马龄,并严格区别赛程。赛马首先由检查员检查马匹,然后骑手称量体重,到鞍具着装场听取驯马师的提示,同时由工作人员核实马匹。随后骑手才能上马进入赛场,接受工作人员的检阅。现在已普遍采用电动起跑门。众多检查员和工作人员沿跑道站立,严密注意犯规行为。终点设有特别摄影机,拍摄最后冲刺的场面。骑手须再次称量体重。优胜马匹须经过复查后,成绩才获得正式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