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是中国出色的形象大使
(2009-04-27 07:10:01)
标签:
l郎朗钢琴伦敦交响乐团独奏音乐会娱乐 |
郎朗是应伦敦交响乐团的邀请来英国的,参加“飞跃长城”活动,连续演出12天,包括与伦敦交响乐团联合演出,与百名少年合奏,个人独奏等等。
26日晚上是他在巴比伦艺术中心的最后一场独奏音乐会,晚上10点多,朗朗从后台的侧门出来,粉丝们在外面排了长长的队伍,要求签字、照相,朗朗笑容可掬,一一回应。
这个东北孩子,仍然乡音不改,乐呵呵地,完全看不出来是刚刚完成了一场强劳动量的个人独奏音乐会。朗妈妈告诉我说,马上就要赶去机场了,飞巴黎――,那个“黎字”拖着东北腔,听着着实舒坦。郎妈妈谈起朗朗就兴致勃勃,自豪和得意都写在额头上了。不过她也为朗朗的奔波心痛,讲述着唯一的奢侈就是和儿子在草地上散步一会儿。
我们告别了郎朗和郎妈妈,出得门来,又碰上了那位老俄罗斯人,拎着他的背篼,与身上西服很不相衬。我与他并不相识,但是碰上好的音乐会常看到他在门口等票,中场的时候总发现他进来了,而且会很专业地给我讲解一番,因而成了朋友。见面从不问对方是做什么的,就谈音乐而已。他这次显然特别满意,感慨着那些个复杂的曲目郎朗居然都能够背诵下来。
是的,郎朗太神奇了,今天这场音乐会让全场听得如醉如痴。看着他演奏,我都感觉很不真实了,简直就不是食人间烟火的人所能达到的层次。他的两只手在琴键上飞来舞去,随心所欲到了无人无我、无所不及的境界,用卫报的评论来说,郎朗对琴键的控制是非凡的。
我感觉,他对待钢琴像是对待一个美丽的恋人,你来我往,柔情蜜意,琴在他手下,充满灵性,双方的对话一时缠绵一时激烈,几乎分不出你我。音乐的流淌似乎就是来自这对恋人的情绪的碰撞,一时如潺潺流水,一时高亢激愤。
今天他选的曲目都是很有特色的,节目单上罗列了舒伯特的第二十钢琴奏鸣曲,D959,巴尔托克钢琴奏鸣曲BB88 Sz80,德彪西前奏鸣曲集第一卷、第二卷,还有肖邦的英雄。
我最喜欢他弹奏的巴尔托克和德彪西,这两只曲子太不同了,也太美了。一个是强调节奏的美,近乎机械的快节奏,传递出的情绪显得焦虑,最后的音符几乎是以爆炸般的力量冲击出来的。而另一个则流畅得几近平滑,像蜻蜓飞舞在湖面,点出水的波纹般的乐章,柔美得令人心都随他颤抖。
也许因为我不是学音乐的,也不很懂,只能从这样凡俗的角度来欣赏。但是,音乐毕竟不是只为学音乐的人而生的,满场坐的大部分不是音乐人,相信也都是像我这样,用自己的方式去喜欢和评价的吧。
演出结束之后,观众们站立鼓掌,郎朗几次谢幕,他弹奏的时候,样子很老成投入,站起来走就简直像一个孩子,好像才18岁。在人们狂热的掌声中,他再次坐下来,说了几句话,再给大家了弹一曲,是彩云追月。美,掌声再起。
难怪英国人说,郎朗是中国出色的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