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休闲生活感悟随笔北京奥运灰朦朦的天气 |
分类: 人与景与事 |
站在奥运村附近一个建筑物的顶层阳台上,可以看到奥运场馆的轮廓。鸟巢层层叠叠的巨型钢架子,在灰朦朦的天色中,向上敞开圆形的顶子,真像给天鸟准备的巢穴。水立方也完成了外型的建设,色泽虽然没有图纸表现的那么亮蓝,但是,那些大气泡泡一样的外墙,很有些动感。奥运公园也出型了,上次来时看到的那些土堆堆都被平整了,大部分绿地也开始铺平。
听朋友讲,奥运场馆的工程进度没有原来设想的那么快,不少需要开始试运行的场馆还没有完工,但是也不至于太落后。当时对鸟巢和水立方的设计方案进行的删改没有带来预期的节约效果,因为修改图纸和停工带来的费用基本平衡掉了节省材料的效果。
这些都是难免的,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国际性工程,必然要在政治和国情与效率和核算的冲撞中产生一些消耗。
但是,关键的问题是,北京的空气如此糟糕,这个城市好像被太阳抛弃了似的,回去那么多天,每天从早到晚,就是一种天气,灰灰朦朦的,天气预报都可以省略了。记得一位朋友说过,在北京生活一年,肺吸入的污染可以沉淀成一块砖头。
这样的空气对奥运来说,真不是什么好消息。可以想见,那些跑马拉松的运动员拿不到奖牌时,也许可以拿北京的空气说事。境外一些看着中国办奥运不高兴的人,现在也找到挑事儿的茬子了。
北京17号开始试行限制车辆,很想看看减少130万辆机动车是否能把太阳找回来,那就可以证明北京的灰朦朦是以每天1000辆的速度增加的小汽车惹的祸。确实,这几年北京大街上自行车已经少了许多,公共交通也没有很大的扩展。
今年的8月8日是奥运一周年期待庆典,从电视上看到,在灰朦朦的天色中,少年军乐团的小姑娘走着整齐的步伐,她们身后好像是中山公园的大殿吧,几乎隐入了灰色的背景。
不过,我发现周围的人们好像都已经习惯了北京的朦胧,习惯了这不见天日的灰朦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