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罗马假日 |
照片上路的尽头就是梵蒂冈的边界
整个教堂的四壁和拱顶都是由立体感很强的浮雕装饰,金壁辉煌,最突出的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和建造的穹顶,教堂内部的高度是44米,但是,在穹顶部位至圆顶端有119米之高,拱墚在外,加强了外部的装饰感,又给内里留下了充分的表现空间。米开朗基罗在1546年以70岁高龄接手这个工程,据说他长期生活在吊架上,连续工作,其执着令罗马人唏嘘。但是他在没有完成之前就去世了, 由弟子们完成最上端的拱廊。米公集建筑、雕塑和绘画大师于一身,这个穹顶无疑是他建筑技能的最佳纪念。后来在英国等地方建筑的许多教堂都学习模仿了他的风格和结构。
穹顶
米开朗基罗25岁完成了著名的雕塑“圣殇”,描绘的是圣母双手捧着死去的耶稣。这部雕塑细腻真实,尤其生者的悲痛和死者的无力都从对身体和肌肉的细致刻划中表现出来,被认为是现实主义雕塑的顶峰。这部成名作“圣殇”就摆放在圣彼得大教堂入口的右侧。
圣殇
那也是米开朗基罗雕塑艺术的顶峰,再没有看到他类似的作品,在现实主义流派里面,也没有人能够超越“圣殇”。随着年龄的增长,米公对世事有了更多的认识,对神事也有了几分疑惑,他的悲观情绪逐渐开始反映在作品中。看到他好几件未完成的作品,人物面容多是比较模糊的,身体的一半陷在粗糙的大理石块里面,更多的是在表现情态而不是肌肤和表情的细节。由此可以理解,世间其实是有着更多的不完美和不尽意。
教堂内部的四周,巨大而又狭长的重色彩绘玻璃窗,在阳光的照射下,透出似乎隔世的幽光,拱顶底下是贝尔尼尼设计的巨大的青铜华盖,有五层楼高,四周盘旋而上的大柱子使它与米开朗基罗的拱顶遥相呼应。教堂里几乎每隔几米就有一处大型的雕塑、墓碑或者神龛。几乎每一个雕塑都它的故事,不仅雕塑的角色有故事,雕塑的艺术家也有故事,他们在一个狭小的内容局限里,发挥艺术的想象空间,创造性的解说着题材。
例如,拉菲尔应要求为一位教宗设计和制作墓碑,他在上面用白色的大理石雕了女神和天使,下面用红色大理石刻划出红毯子飘动的皱褶,毯子盖着通向地狱的门,一个金色的骷髅伸出举着沙漏的手,摇着,据说是寓意着人生的短促。
地狱之门
青铜华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