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时候  这时候

(2009-03-01 22:08:07)
标签:

杂谈

春雪

过去

现在

童年

分类: 雨之聊

                          那时候 <wbr> <wbr>这时候

                             那时候  这时候 

                                  文图/文雨

 

    08年冬,我们这里无雪,连一场实际意义的小雪都没有。以至新闻里说,是北方三五十年罕见的干旱。

   

    09年刚过,早春的这个下午下起了小雨夹雪。傍晚去同一个小区的堂弟家吃饭时,还难以看到雪,因为雨的缘故,雪花还没落到地上就化了。

 

    吃完饭在堂弟家唠家常,十点多从堂弟家出来时,小区的青砖地上,停放的车上,路边的草坪上,植物上已经落了不算太薄的一层雪。雪花飘飘洒洒,寒气逼人,我和老公竖起衣服领子,脚踩在雪地上已能听到嘎嘎吱吱的声音。小区很静很静,因雪的映照,路灯都显得暗了,而感觉竟不是临近午夜,而象黎明。

 

    到家时,上初中的女儿从宿舍打来电话,兴奋的大叫着:“妈妈,下雪了,终于下雪了!我和同学们打了雪仗,我手冻得都伸不开了!真好玩!”这几年少雪,大雪更是少见。今夜的雪充其量算是中雪,这样大的雪能打雪仗,也叫作“雪仗”吗?可如女儿般的孩子们却喜欢得不得了。

 

    女儿有空就缠着我讲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雪,小时候的年。那时候冬天极冷,总是天寒地冻。常常踩着厚厚的积雪去上学,去十多里地之外赶庙会,年集。那时候的我们没有羽绒服,只有母亲亲手做的,用大人旧衣服翻新的“新棉衣”,稍大的时候条件好了,便可以穿上崭新的棉布棉衣了。棉鞋也是母亲亲手纳的千层底,放学或赶集回来,我们都冻的小脸通红,小手都紫了,流着鼻涕。便都围拢在灶堂旁取暖,或者脱掉被雪浸湿的鞋子,爬上烧得烫热的土炕,把脚丫伸进厚厚的被卷下取暖。

 

    那时候学校的教室是四下漏风的,冬天刚来的时候,老师总组织同学们从家里纷纷带了来锤子,钉子,塑料布,将露风的门窗订严。半个冬天下不来,塑料布就被猛烈的风刮的向棋子一样了。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暖气是什么,教师里通常是用草泥垒成的炉子,同学们每个冬天都出上一两元的媒钱。利用课间或星期天,老师和学生共同把买来的媒筛了,媒面活成媒饼子晾干白天用,大的煤渣晚上用来封炉子。同学们分成几组,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都有人值班,看管炉子。不是值班的同学不精心,炉子往往在第二天早上就灭掉了。诺大的教室里更冷了,于是用同学从家里早已背来准备好的棒壶(玉米脱了粒剩下的杆)忙着生炉子又成了大家的第一堂课。老师也往往在这烟熏火燎之中,在讲台上开始一天的工作。等到土炉子的热气能暖和整个教室时,我们又到了傍晚放学回家的时候了。

 

   那时候的冬天常常是在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农村的很多孩子都经常手脚冻得结痂,出血。冬天真的很冷,但那时候的我们很温暖。因为老师总是和谐的,母亲总是慈祥的。没有功课的压力,没有殷切的厚望。

女儿常常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喜欢过年呢?过年多好。女儿说,过年的时候可以回老家。在老家爬上着树可以上房,从这家到那家的房顶上自由的穿梭。女儿虽是女孩,却向男孩般好动。还可以和乡里那些相熟不相熟的伙伴去赶大集。大集上的糖果子(圆的油条上面沾了糖皮)比市里的好吃,大集上的糖葫芦比市里的甜。晚上在老家的院子里放爆竹(自小女儿就胆大),我都是不敢放爆竹的,她从成挂的小鞭开始,随着渐渐长大,竟然敢放二踢脚了。还可以得到压岁钱,不在多少,女儿说压岁钱和其他的零花钱不一样,收到的哪怕是十元二十元都很开心。而且还不用做作业,每年三十到初几的几天里老师是不留作业的。今年女儿是初三了,她说:妈妈今年升了高中过年还能这么玩吗?说这话时,皱紧了眉头。

 

    那时候我们也盼着过年,也象女儿一样喜欢得到压岁钱,虽然一年上也就是几角,却胜过这时候如女儿们般的成百上千。那时候我们过年总能穿新衣,从母亲翻新大人的到纯棉布全新的;这时候女儿们的衣服还没怎么穿就小了,就是送人都要琢磨给谁,怕人家不稀罕。那时候过年家家户户吃饺子,吃白面馒头,吃炖肉,我们总是吃不够,更没有吃烦的时候;这时候女儿们更喜欢超市的那些零食,诸如薯片、洋葱圈什么的,饭不好好吃,肉也总是拣瘦挑肥的。那时候冬天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里都是冷的,但我们时时能感受到温暖悠闲;这时候暖气开放,学校和家只穿薄的毛衣就够了,但学校总让孩子们感到憋闷,甚至有时透不过气来。

 

    那时候就如昨天般历历在目,时时让我沉浸其中;这时候忙碌的生活,生存的压力让我总有停下来,再倒回去的奢望。我和女儿整整隔了二十年,不算太长,却也不短的光阴。二十年间,世界可谓是日新月异,不知道二十年后,女儿是怎样的回忆,又是怎样的面对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牛年开篇
后一篇:健康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