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佰:长梦白马踏江海

(2020-08-18 10:29:56)
分类: 声色万象

八佰:长梦白马踏江海


八佰:重回历史的“现场”



文 | 乐一狸



像一场旷日的持久战,史诗级电影《八佰》终于升起第一柱狼烟。


时隔14个月,整装重来的八佰壮士为久旱的电影业,降下复工的重磅甘霖。


诚如题名,《八佰》讲述了1937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在淞沪会战末期,为抗击日寇,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4昼夜的英勇事迹。


囿于上海当时的特殊地位,日军在进攻时巧妙避开了各国租界,仅对华区步步紧逼,而位于英租界边沿的四行仓库,成为被各国列强和中国平民全程围观的公开战场。


这场罕见的被围观战事,让八佰壮士的事迹,拥有真实可考的见证者,这也成为影片最为动人之处:


用一个个小人物,掀起历史的积尘,并以水、陆、空、远、中、近等不同视角,还原了战争惨烈的现场感。


八佰:长梦白马踏江海


- 小人物的成长-


国军指挥官谢晋元为壮声势,在退守的最后阶段,将仅有四百二十人的部队对外号称八百人。


有别于传统史诗影片对英雄的集中刻画,《八佰》将笔墨更多地描摹在各色小人物身上,通过碎片化的点睛之笔,还原1937年夏秋战事的生死群像。


影片详细交代了八百壮士的人员结构,是各地流亡至上海的散兵游勇,与谢晋元将军的老部下,整编而成。


在有限的147分钟篇幅内,辅以湖北、湖南、山东、四川、陕西、河南、东北、上海等方言,精准刻画每位战士的迥异性格。


被历史推到死亡崖边的普通战士们,并非全部甘心成仁,涉世未深的端午(欧豪)和小湖北(张俊一)、色厉内荏的老铁(姜武)、贪生怕死的老算盘(张译)、见利忘义的洛阳铲(余皑磊),在作战初期,无不带着侥幸和私心,欲对战争置身事外。


随着日军逼近,这部分“业余兵”在炮弹和毒气的围攻下,目睹了战友横死、正法逃兵、战地失守和弹尽粮绝,也在钢铁战士羊拐(王千源)、老朱(魏晨)、陈树生(郑恺)、山东兵(李晨)的力行感召下,逐渐了悟家国大义。


这些小人物以逃兵身份出场,被硝烟和鲜血洗礼,明白战旗与军魂更胜小我安裕,对民族信心有着扛鼎之效,终以慷慨赴死之姿,完成生命境界的升华。


八佰:长梦白马踏江海


- 还原历史的现场-


影片将四日激战,压缩在120分钟容量内,每日战况所占篇幅均等。


等量的时间分配,分别从陆地、水道、凌空、巷战的空间维度,展示了枪战、毒气、空袭、肉搏等多种战斗形态;每日登场的兵器,也从步枪、机枪、炮筒,升级为火箭弹、坦克、飞机,观众在imax巨幕上,看到1比1高保真还原度的战争现场。


排兵布阵上,四天的对峙,景别由远及近,分别运用了关门打狗、暗渡陈仓、偷天换日、声东击西等兵法典故,在策略上展示出谢晋元、杨瑞符、上官志标等将士的作战智慧。


镜头运用方面,影片既沿用了战争片大全景、大远景拍摄的传统,又在人物刻画的需求下,将镜头聚焦在人物动作和表情上,交锋的动态场面,多使用中、近景别。


每场战斗以受伤或阵亡场面作结,连续的面部特写和微距镜头对剪,渲染出生命的脆弱和可贵。


有别于1938年和1975年拍摄的同题材影片,《八佰》创造性地将数码科技与镜头语言相结合,在反映多维度立体战况的场景中,镜头跟随作战队列进退起落、上天入水。


仓库内的作战场景,较多使用中、低视角机位的“幽灵视点”,将观众置于作战人群中,卧窥敌情、掩面闪避、警惕随处而来的流弹,零距离逼视残肢和死亡。


摄影机的沉浸式全景拍摄,将战事诡谲不测的气氛推向极致。


八佰:长梦白马踏江海


-管虎的平衡之道 -


四行仓库因紧邻苏州河北岸,导致这场搏斗,成为被南岸租界围观的战场。


《八佰》在叙事视角层面的丰富,很大程度得益于管虎的“端水神技”——在叙事上始终保持着平衡。


对战场的刻画,分别从北岸仓库的现场视角,和南岸租界的观者视角,交错呈现:枪林弹雨的战士视角,以手持摄影机跟拍获得亲历感;普通民众的抗日热情和对战争的反应,通过岸边贫民的水平推移镜头、高楼贵族的榻榻米平视镜头,以及飞艇上各国记者团高空俯拍来综合呈现。


不同景别、多重视角的立体式画面,让战争脱离了教科书式的平面解读,构成多维度平民视角的宏大叙事。


随着战况推进,原本歌舞升平的租界,被北岸将士的勇猛所感染:陈树生携弹跳楼炸坦克、众将士肉躯护旗等壮举,将战局外化成众目下的“实况”,激活了人类的普世情感,童子军、青帮、赌徒、教授、舞女、戏子、买办记者和各国使领馆人员,纷纷为八佰壮士应援,共同抗击日军围剿,助人以生还希望。


影片不仅交代了中方对战争的一致态度,也通过租界领事、西方记者团表明了世界各国对太平洋战争的不忿,甚至让日军首领和日方俘虏走进画面中心,在命悬一线的生杀抉择间,用人类求生求和的本能,控诉战争的反智与无情。


史实与戏说的平衡,意识取向的平衡,不同阶层的话语平衡,将中外、敌我、军民和忠奸立场,表现为精准克制的镜头语言,仅用故事和人物交代了一切。


八佰:长梦白马踏江海


影片代表性的艺术手法,是租界南岸的戏台上演的《长坂坡》和小战士梦中反复出现的赵云马战群雄,以及突围前夜山东兵用阵亡战友皮影颂赵云。


三处艺术处理,将古今悲歌影像重迭,暗含了中华民族不息的斗志,亘古的坚韧不折,一曲《长坂坡》,串联起将士百姓的抗战共情。


片中最大的亮点,是一匹反复出入四行仓库的白马,总在不经意间穿梭于炮火、尘霾和日军谈判现场,始终牵引着人群的视线,给所有人以意义、梦想、希望、慰藉。


最后渡河一役,探照灯偶然照见的历史切面,是死亡的凝视,也是胜利的定格,对岸无数双热眼,呼喊中伸向渡桥的双手,将中外男女老幼军民所寄予的普世希望,用力拉向和平的光明未来。


《八佰》中的苏州河,如一缕仙帆,划出天堂地狱,阻隔着安危与生死,而四行仓库保卫战,仅仅是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的起点。


正所谓:


壮士横飞去,白马梦踏彩。废墟今仍在,河川向未来。


 

原文链接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楽一狸”(ID:li-1-le)

八佰:长梦白马踏江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