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隆最钟爱的宫廷古玩竟是它

(2017-11-09 10:08:34)
乾隆最钟爱的宫廷古玩竟是它



明、清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就宫廷艺术而言,明代永乐以迄宣德时期,及清代的“康乾盛世”,分别臻于两个朝代的巅峰,时隔两百多年,遥相辉映。铜器作为明清工艺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两朝颇具代表性的原座铜炉与乾隆宫廷文房铜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来历: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明、清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就宫廷艺术而言,明代永乐以迄宣德时期,及清代的“康乾盛世”,分别臻于两个朝代的巅峰,时隔两百多年,遥相辉映。


公元14世纪中叶,明朝政权建立。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空前繁荣,明代铸铜工艺有了巨大进步,以宣德炉的诞生为标志,明代成为中国铸铜工艺史上的一座高峰。清“三代”基业稳固,艺文昌盛,其时铜器铸造种类繁多,除宗教造像之外,铜炉仍是铜器中比较多见的品种,而部分铜器也作为文房用具出现于宫廷的案头。


明清皇家对宫廷艺术品的制作设立了专门机构,明代有内廷作坊,清代设造办处。皇家拥有国内最优质的原料,从全国擢拔的优秀工匠也尽服务于皇权。同时,在制作上不计成本,务求精美,尤其在清代乾隆一朝,体现皇家繁奢气象的宫廷艺术品竞相出现。

 


乾隆最钟爱的宫廷古玩竟是它

尚文:乾隆最爱的宫廷古玩


乾隆朝是清代宫廷艺术的黄金时期。继康熙、雍正励精图治,乾隆当政,顺势而为,本固邦宁,政治、经济、文化均臻于极盛。雄厚的国力为宫廷艺术的辉煌提供了物质基础。


皇子时期的弘历成长于优渥的环境,受到康雍二帝的舐犊垂爱和悉心培养,以及帝师大儒的谆谆教诲,对知识与艺文的探索、追求表现出广纳四海的博大胸襟。他毕生沉潜于皇家丰富的艺术收藏,玩味赏鉴,勤勉不辍。从《石渠宝笈》、《西清古鉴》、《天禄琳琅》等旷古巨著的编纂便反映出他对艺文的极度重视,以及推崇文治的勃勃雄心。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在最鼎盛时,所属匠作多达四十二个,乾隆二十年(1755)后渐次并为十四作。其对工匠的遴选制度极尽严苛,皇帝授意制作的器物亦代表了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准,呈现出恢弘繁奢的皇家气象和帝王“师古而不泥古”艺术追求。


乾隆皇帝慕古情怀浓厚,创作热忱饱满,较之皇祖皇父尤甚,彼时相当数量的宫廷艺术品皆具仿古面貌。而另一方面,他力求突破前人窠臼,通过转化、重组等手段,重新诠释古法,创造新的纹饰与器型。从乾隆宫中文玩及宫廷铜炉诸器,可窥见乾隆皇帝的尚文精神及其慕古与创新并融的审美格调。  


乾隆最钟爱的宫廷古玩竟是它

审美:精纯铜炉缀文房


宣炉的诞生昭示了明代铸铜工艺的辉煌。自明宣德一朝起,至清中期,铜炉的铸造无论工艺、数量,均臻于顶峰,官作、私铸中皆不乏精品。匠师们在长期的制作过程中也积累了精湛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铜炉的设计于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在中国工艺史上熠熠生辉,且自成体系。


《沈氏宣炉小志》:“质有美恶,色有高下,款式有雅俗,工夫有浅深。”寥寥数语概括了铜炉的几大审美要素。而在铜质、皮色、款式、工艺四者兼妙的基础上,原座得以保存完好者,居罕觏之列。在铸造时,应有相当数量的铜炉与配座同时铸成,但因时代更迭,盛衰兴替,铜炉的原座多已散佚,炉、座皆存且品相完好者属吉光片羽。

 

古人以焚香为雅事,而香炉置于案头,不惟作焚香之用,更可点缀文房。文人久处书斋,朝夕与对,对于香炉亦务求质而有文,怡心养目。案上铜炉复配之以座,则有增强空间陈设美感之效;同时,也使焚香这一活动更具仪式感,体现了古代传统美学之一端。


乾隆最钟爱的宫廷古玩竟是它


明代审美意识形态上承宋元之质朴而渐有新貌,宣炉是彼时主流审美观念的物化,此种观念影响之巨,绵亘数百年而不绝。清代乾隆朝以前,铜器铸造基本上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制式、风格尚具明代遗风。而乾隆一朝仿古盛行之余,亦不乏创新,这于铜炉及其他文房器物中均有体现。将颇具代表性的原座铜炉与乾隆宫廷文房铜器作系统展览,亦是对上述审美意识形态演变的印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