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how to be a man”

(2009-09-21 22:54:59)
标签:

杂谈

    在星巴克随意翻阅9月的《时尚先生》特刊,被一组冲击视觉的照片震撼,其实专题很传统——how to be a  man,可是这个传统的专题却做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当然这个“眼前一亮”决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如果只是视觉冲击,电影学院,中戏的美女瓦数会更大,这次的冲击全是男色——一张张比肩身份证照片的免冠大头照,面部清晰得可怕,以至于爷们儿们脸上的胡茬儿都“粒粒”在目,再配上一段足以敲打心坎的文字,刚看了几秒钟,我知道这个专题我会一直看完。

     文字很平实,大致意思是,“how to be a man”是个老套的专题,当我们面对着自己如身份证照一般的大头照的时候是否去仔细看过自己的眼睛,是否敢于去审视自己。当我们每天如习惯一般的站在镜子前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不时看看墙上的时钟focus于是否约会上班要迟到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从镜子里审视自己的面容,面对自己的内心。我们的眼睛和脸是多么地善于诉说,而我们却对此一无所知。

     随后的页面是一张张各个年龄段中有代表性的爷们儿的身份照,从20多岁的爷们儿也就是“20后”,30多岁的爷们儿也就是“30后”,一直做到了“60后”。随着一页页照片中的爷们儿们面容的逐渐苍老,皱纹的逐渐增多,我们看到了眼神的逐渐坚定,这时你就自然的明白了“how to be a man”。而照片页面接下来的一页则是这些“代表性”爷们儿们随意的对生活的只言片语。

    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成功的杂志专题,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触动了我的心弦。每个人都喜欢把自己的艺术照拿出来给别人show,久而久之自己也爱上了艺术照,进而爱上了艺术照中的自己。而我们从来都不敢于拿出自己的身份证上的那张照片,因为那张大头照把自己面容中的所有细小的缺点都暴露无遗,我们都不愿意去承认“大头照”中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久而久之自己再也不愿意去看类似的“大头照”。其实一张如此简单的照片就足以让你透过自己的眼睛看到内心,那种最直接的震撼就来源于自己面对最清晰的自己的时候。

    有一个很“2”的想法,“20”后的时候照一张“大头照”,“30后”的时候再照一张,“40后”,“50后”,一直到“60后”,“70后”,“80”后......都要照“大头照”,然后把一张张大头照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回头看看只属于你自己的一张张“大头照”,爷们儿们不用任何言语就自会明白“how to be a man”。我想那时候本人的杂志专题一定比这一期“时尚先生”还要震撼,但很显然如此更加震撼的专题的诞生,需要的是经历岁月。

    “how to be a man”,这是一个一生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一个老套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不用过多言语说明,一个世界上最简单的问题。

     “how to be a man”? 如果我们丧失了面对,也就丧失了这个世界。面对着1岁3个月的小外甥阳阳清澈的眼睛,其实,我已经和自己和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