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的自由是一个很空的东西,当然要说实了得花费很大的功夫。我们父辈那一代人很难去想象性格自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说他们很难在我们这么大的时候就去思考这个问题。当然不能就凭这一点说我们这代人就绝对意义上进步了。这是个开放的时代,这也是个向往自由的时代。所以关于性格自由在我们这么大的人身上就得到了完全的展现.
前天一个长者打电话和我交流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谈话快到结束的时候,长者不经意但又重音及轻重格式分明的说了一句:做事踏实就好。很明显,重音在“踏实”。其实踏实和性格自由倒并不矛盾,也并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这之间好像是有着那么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开始了关于性格自由的思考。性格自由是时代的产物,是发展的产物,是信息多渠道化的产物,是我们这代年轻人内心深处所向往的一种方式。它代表了无拘束,它代表了宣泄与毫无保留的表达。
只是,性格决定命运,但又有人说命运得ask the fortune
teller。因此我们就更加不在意,使得性格自由得以到极致。
其实仔细想来性格自由只是个人行为,也只能关于个人,自己的性格自由只能对自己负责,因此如果我们的性格自由在不经意间触碰到别人了那就并不是最好的事。
有时候我们以“低调”来要求自己,但也许有时候“低调”又会抹煞掉我们的性格自由。性格自由,如果只是自由,自由得没有杂念,那当然可以坚持。只是随着时间,随着时代,我们很难完全做到。
一个长者说得好,人要没有了敬畏,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人要是完完全全自由了,那也就无法享受另一种美,一种犹如戴着镣铐跳舞的欲进还退之美。
总之,性格可以自由,生活可以自由,语言可以自由,目的可以自由,只是尽量不要触碰伤害到另外的人。
ps,<<小团圆>>已经看了一半了,跳过了前面的家长里短,猛然间发现,张爱玲对“邵之雍”的爱也没有完全“性格自由”,其实她不仅仅只是一个女人,还是一个“社会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