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潮来袭,梅兰芳暖心

(2008-12-05 00:45:47)
标签:

梅兰芳

杂谈

     寒潮来袭,梅兰芳暖心

     寒潮来袭,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大风降温的影响,从北京到重庆无不如此,今年北京的人们终于可以体会到真正冬天的感觉了,去年的温暖冬天有着气候变暖的担忧。但其实也希望这次寒潮天气不要成为今年的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寒潮驱走了飞鸟,驱落了树叶,但是没有驱散人们对于艺术的热情,商场可以冷清,饭馆可以罗雀,但是影院里却依然密密麻麻。有的人冲着陈凯歌而来,有的人冲着黎明章子怡而来,而也许真正的,大家是冲着梅兰芳而来。“不管战争谁胜谁败,梅兰芳都应该不朽”。不朽的不仅仅应该是梅兰芳,更应该是中国的京剧艺术。也许短短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还不足以把中国博大精深的京剧文化,梅派文化展现得淋漓,但是简单的几个段子,以及艺术家们的几个动作,几个眼神,就足以让让大家看得尽致。

    这是一部人物电影,这部电影中的人物其身份地位足以和任何中国当代艺术家媲美。因此两个半小时的表现时间具有相当的难度。但是,看完整部电影,我感慨,这一次,陈凯歌成功了!“梅兰芳”不同于“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故事,是恩怨,是情仇,“梅兰芳”也有故事,也有恩怨,也有情仇,但是最终他是人,他是美轮美奂的化身,他是“干净”的化身,因此从难度上来讲“梅兰芳”难于“霸王别姬”。通过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反映一个人物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而且这个人物代表了一门艺术,他是我国国粹的代名词,如何取舍,如何排列时空,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不过陈凯歌完成得很好,整部电影段落感强,人物性格鲜明,情节以及细节把握相当到位。也许人们很快会忘记“无极”,以及那个当年在记者面前大发雷霆的陈凯歌。

    艺术是孤独,情到深处更孤独,爱是成全,爱是放手,这些在剧中都完完整整的展现,梅兰芳是大师,但是在剧中他走下了神坛,他抛不开七情六欲,他挥之不去爱恨情仇,从师傅十三燕,到红颜知己孟晓冬,到亦师亦友的邱如白,再到朝夕相伴的“电影中的发妻”福芝芳,梅兰芳的所有情欲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艺术他执著,他天生属于这个舞台;为爱情他勇敢,他敢于用自己的身躯挡在心爱的女人面前;为家国他凛然,蓄须抗日大义永存。这些都是梅兰芳,儒雅,热血,激情,深沉......陈凯歌塑造了又一个梅兰芳,这个梅兰芳是那个中国人心中完美梅兰芳的回归又升华。我们不曾生活于那个年代去见证历史,我们不曾在心中最崇高艺术舞台上接受山呼海啸般的掌声,我们不曾经历战火,我们也不曾像十三燕那样,为了自己坚持的东西一个人面对一片狼藉孤独的表演到最后,但是这些,都是那个年代的人们用他们的坚持,用他们的追求,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信念。影片中的细节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

    艺术没有国界,艺术家有国界,艺术可以愉悦人们的生活,但真正的艺术却是一个人的信念和气节。艺术与人融合,人本身就成为了艺术最终的展现者,电影也一样,他是每个导演,每个演员心灵的语言。因此我们尊重梅兰芳,尊重“梅兰芳”,同时也尊重陈凯歌以及所有演员的付出,因为他们共同完成了“梅兰芳”,共同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以另一种方式感受历史,同时让我们这些对于国粹京剧艺术毫无兴趣且毫不了解的80,90后们为我们国家的国粹艺术而深深自豪!

    也许十三燕有离开舞台的那一天,梅兰芳也有离去的那一刻,但是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变化,传统的国粹艺术会永远不朽!

 

    ps,我是最铁的“黎饭”(黎明的粉丝),小学一年级就在全班同学面前厚着脸皮唱过粤语版的“我来自北京”。但说实话,对这次黎天王的表现有点点失望,电影很好,主演稍逊,金马影帝远逊色于梅兰芳本身,也许“青衣”天生就属于那个已经逝去的张国荣,怀念程蝶衣,怀念哥哥,也许梅澜有他会更芬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也许有一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