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回不去了,一天都回不去了,23年来的第一次,因为工作实在太忙,有太多事要做,也许以后自己会慢慢习惯。幸福的朗朗前几天回到了家,她感叹重庆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也感受到了家乡带给她无可替代的亲切。已是人民大学研究生的朗朗曾经天真地对我说,她不愿回重庆工作的原因主要是怕爸爸妈妈管着她,其实她心里是很想带着她的那个他回家工作。山城,对于我们这些山里的孩子来讲永远都是最美的,在这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在看着朗朗博客上关于山城的一字一句时,我的心已无法平静,对家的思念与日俱增。也许有了北京户口,有了北京的房子,有了北京的车子,有了京味儿的普通话,我们慢慢融入这个城市,但是心底里的山城却永远挥之不去。现在,我以自己是一个重庆人而骄傲,希望以后重庆人民能以我是一个重庆人而骄傲。不管以后的我会是怎么样,或成功,或平凡,或富贵,或清贫,我都会大声地对着远方喊着——重庆,我的家,我的爱!
转一篇人大法学系的才女朗朗的文章,以表达我对山城的爱,唯一能保证永不变质的爱。
记得许久以前,看过一篇博客,抱怨重庆的排外。看的最初觉得有些义愤填膺,满腔不爽,可是看到后来却也觉得他讲得有几分道理。
重庆的排外是隐形的,和我们常说的北京上海的排外不一样。
外省人去到北京上海,都会或多或少感受到它们的“排外”。我不是有意说北京上海的坏话,但是的确有很多当地人看不起外地人,其中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年轻人里这种情绪要少很多,但是这种“歧视”我感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植根的。我在北京呆了这么多年,已经越来越理解这种排外情绪,因为在北京,本地人反而成了少数,成了稀有物,这个首都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充斥,也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物以稀为贵,有自豪感和优越感是正常的。况且,排除人的感情因素,即使北京人骨子里没有任何优越感,“北京户口”这四个字就足以让所有外地人感觉到被排斥了。
所以我们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会很明显地感觉到被排斥,因为当地人的优越感,因为越来越难搞到的户口。
我以前一直觉得重庆是没有这样的“排外”问题的。重庆经济发展是近几年直辖后才发展起来的,且仍在努力过程中,只能讲初见成效,重庆人还没有足够的理由拥有优越感。重庆也没有所谓的户口难的问题,现在的重庆正竭力吸引各地的优秀人才,哪儿有底气摆脸控制户口?!重庆人也是热情好客的,很耿直,相当的友邦。加上对家乡的感情,在我的心目中,重庆和“排外”两个字是搭不上边的。
但是,在外面呆久了,回到重庆,我开始慢慢地感觉到重庆的“排外”。
首先,是重庆的饮食。重庆人太钟爱自家菜了,太钟爱麻辣了,而对其他派系和国家的饮食接受度非常有限。在重庆,你要找一家韩国料理店、东北菜馆或者闽粤餐厅真得很难。重庆人是很少很少吃那些的。我在想,要是外地人到咱们重庆来工作来生活,就得被强迫接受这又辣又麻的口味。
其次,是重庆的方言。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省市的地方台,都像重庆有线电视这样卖力地致力于强化老百姓们的方言意识。从以前的《雾都夜话》到现在每天循环播放的《生活麻辣烫》、《麻辣冤家》、《麻辣神探》等等等等,全是清一色的方言小短剧。最开始的题材还是很老少皆宜的,现在可能每天都要求播出一个新故事,质量就开始下降,我看了看,主题经常都是什么婚外情、一脚踏两船、赌博这些内容,而且现在的语言也越来越通俗,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其中开始夹杂着一些不健康的骂人的方言。媒体对公众的作用是很大的,我感觉现在重庆人越来越体会到方言的滋味,越来越热爱自己的方言,这本来是好事,但是相反地,过于强化方言,推广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和实际行动就大打折扣。举个例子,去重庆的百货商店,服务人员被要求说普通话,可清一色地都是川谱。以前感觉人们说川谱还是很不好意思地,还是有想说得标准的欲望,现在再看,大家好像都很享受说川谱的感觉,甚至似乎还带着那么一点自豪和优越,这,是不是有点像老北京人冲着谁都爱大着嗓门、特得意地说那儿话音极重的北京话呢?
最后,是重庆的耿直。肯定有人会说,耿直还能是错了?!——当然不是错。重庆人的确很耿直。但是,我们对一些不具有我们性格特征的外地人的包容和接受度似乎差了一些。连我自己,都有这个毛病。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特点,这是无可厚非的,一个城市没有自己的特点就缺失了这个城市的灵魂。上面三点其实正是我们重庆的特点,发扬它们宣传它们也就是把重庆介绍给全国,介绍给全世界。重庆直辖后,发展速度很快,他已经不再仅仅是十年前那个被称为“雾都”、“火炉”,以麻辣火锅和美女为人所知的城市。重庆现在想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但凡能在这两个大平台上获得更大发展的城市都是需要兼容并包,具有全国性国际性的。重庆在保持和发扬自身特点的同时,应该更加兼容并包,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发展。不是从小生长在重庆的外地人来到重庆,多会感觉不适应,而我们还只能算上个中型城市,远不如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吸引力大,很多人才不会克服这些不适应而坚持留下来——留不住人才,是个遗憾,也会制约我们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在保持并且发扬我们重庆特点的同时,也要在文化包容性、文化多样性上下功夫,不要让本来是我们优势的当地特色成为阻碍我们的发展的绊脚石。
说白了,其实并不是我们重庆人排外,我们都是好客的、热情的,而是因为我们缺乏文化多样的意识,太固守我们自己的、单一的文化。
而政府和媒体为此,我认为,是要负上责任的。
重庆的宣传片中说,我们接纳一切,包容一切,希望,我们真得能做到。
anyway,不管重庆怎样,我都永远爱它!!!也许就是因为爱它,所以才会苛责它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