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十分有幸地来到了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病房体验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通过和医生,护士,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接触,使我重新认识了“看病”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
也许是因为我一直很幸运,至今身边还没有亲人得过重病,所以作为病人家属所要经历的那种万般的煎熬对于我到目前还没有体味过。我只像是一个远远观望的人,对于病痛及泪水或者离去都抱持着一种潜意识的抗拒及恐惧。但这次在《心术》一剧中饰演的VIP一角,她的母亲就是一位脑子里长瘤子的病人,如同所有在医院里面临生与死判决的重症病人一样,煎熬就此开始。作为女儿,在《心术》中不仅仅要经历了解病情、信任医生、决定手术、怀疑医生、反复犹豫、最终决定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还在不知不觉中依恋和爱上了主治大夫,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立体及有血有肉的角色。通过昨天和六六老师的深度交流之后,更加觉得VIP身上有许多值得深挖的东西,我也越来越爱上了这个角色。
想要塑造好一个人物,首先要体会她的心境,只有充分的体会到这些弱势群体的内心才能把人物准确地表现出来。今天在医院短短的一天时间内我听到了见到了几个感人的瞬间:
一个十岁的小女孩手术后情况一直不稳定,需要在无菌的监护病房里观察,每天只有下午四点后的十五分钟探视时间。但她的母亲一天24小时都在医院里守候,在将近十天的时间里,医生都劝她在不允许探视的时间里回家休息,有什么事会及时通知她。但是这位母亲坚持着:“我在这里,代表着我一直和她在一起,直到和她一起渡过难关。”
还有一位病患家属,他的太太明天就要做手术了,我问他有没有紧张,他说他不紧张,他很信任医生。反而是他的太太一直在紧张的碎碎念着。而他一直在柔声细语的暖暖安慰着紧张不堪的夫人。从这个中年男子的眼神里我能看得到一闪即逝的焦虑和不安,这令我想起了太多坚强的背影内心脆弱的承受力。(这个病人我明天会继续跟进手术全过程,观察和了解手术前、中、后家属的表现。Best luck lady!!!)
还有一位家属,几乎每隔半小时就会到护士台一次次磨着护士给他找医生看片子和报告。护士耐心跟他讲下午才是医生查房时间,但他就是等不及,还非要按照黑板上的医生排名选择靠前的医生看病。焦躁与不安充斥着他,他可能是一个花季少女的父亲,或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儿子,他步伐很快,他说话很多,他的嘴唇很干,很多时间你都想握住他们的手,递给他们一杯热茶,给他们一点温暖。
以上是我例举的几个病患家属代表。每个家属都是不同的,有坚强的;有脆弱的;有的把自己脆弱真实的一面隐藏起来;有的选择奇怪的方式去发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病人面前永远只是表现出乐观和鼓励。如果说承受生理痛苦的是患者本身,那么巨大的心理痛苦一定是由病人家属来承担的。
除了和病患家属接触以外,今天我也发现了医生的很多可爱之处。下午和赵医生查房,发现他走路超快,但思路极其清晰。就连先去哪个楼层,如何上下楼梯更省力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虽然他和每个病患的接触都不长,但可以从那些病人和家属身上感受到对他的尊重和依赖。他态度很亲和,也很有责任心。这就是一个为拯救生命而活着的真实的人...
还有一位小张医生,和他约好了参加他和病人家属的术前谈话。本来说话还有点腼腆的他,一坐到家属面前就完全像换了一个人。强大的专业知识再加上精准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等等,他仿佛就是一位大学教授在台上演讲,也生动地给我上了一堂脑部手术知识课,让我都忘了站立了一天的疲惫...谈话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结束之后他又回到了先前的腼腆。我想这就是医生的本能,热爱这份职业的流露。
我很庆幸自己渐渐融入了医院这个敏感的环境;慢慢地进入到了正确的状态。还有重要的一点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我比以前更信任医生了,我们应该为有这么多优秀的医生而感到踏实一点。病痛是折磨人的,病痛是来势汹汹的,病痛是可以被打倒的,病痛是可以被治愈的。希望,在这里。
To be Continued...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