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iddle/48d700bcg9eb6fafc915b&690
世上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没来,盐没了;世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不好使;世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钱都买盐了,没钱买米了;世上最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都咸死了,盐还没用完!——网络语言
日本发生特大地震,临近的中国也因盐而震。自3月16日始,浙江、广东、江苏、北京、山东等地出现食盐热销现象,随后蔓延全国。为了买盐,群众们托亲戚找朋友拉关系,从城市到乡村,见面一句“今天,你买到盐了吗”,一派热气腾腾的场面。一时间,碘盐价格暴涨,还冒出了“盐如玉”、“盐荒子孙”“核出此盐”、“妖盐惑众”、“盐而无信”、“相顾无盐,惟有泪千行”等新词儿。
如今这个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超乎寻常的快,抢购风也并不稀奇。非典时期,板蓝根、白醋被说成特效药一时大卖;近两年甲流来袭,大蒜又因为有“防治奇效”而炒得火爆。抢购背后,必有传言作为推手,成了观察抢购风的一条铁律。此次食盐抢购风,照样有传言在作祟,一是“盐不够”,说日本核泄漏将污染海水,造成未来海盐不能食用;二是“防辐射”,说含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
对于这样的传言,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放射防护中的碘知识问答》予以回应,一些地方的卫生部门开通核辐射防护科普热线,不少专家也站出来解疑释惑。我国盐产量巨大,而且80%以上是矿盐,而非海盐,食盐供应充足;含有微量碘的碘盐,对防辐射不起作用。可以说,推动食盐抢购的传言,毫无科学道理,多是无稽之谈,是不折不扣的谣言。
问题是,为什么会出“谣盐”?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可以观察到我们社会运行中的一些软肋。首先,社会心态存在非理性、盲从的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曾提出一个谣言传播公式:公众认为信息越重要,同时信息越模糊不清,流言传播得就越快。
从某种程度上说,抢盐风潮,貌似源于日本大地震,其实是国人内心“盐生”出来的一场心理“地震”。其“震源”,一是对事关生命安全的核辐射扩散情况未知的恐慌,二是对辐射防护知识匮乏下的茫然。
其次,社会行为中存在违法缺德现象。每逢抢购,总有少数不法商家趁机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以牟取暴利;总有一些网络推手大肆忽悠,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人为操作之下,市场现货被抢光,而库存一时来不及上市,出现短时间断货,造成紧缺假象。
谣言止于智者,更应止于“治者”。应对“谣盐”,不仅要通过信息公开透明、加强核辐射相关知识的传播普及,让公众心里明白、心态平和;更要依法维护社会良序与公义,严厉铲除谣言滋生的现实土壤。
不过,此事也带给我们一个警示,日本大地震发生以来,各类谣言层出不穷,对我国公众社会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对于此类谣言,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公众的沟通和信息服务,主动进行治理和防范,突出前瞻性和预见性,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预其未萌,方为上策。
(来自网络,后添加删减修改整理)
http://s12/middle/48d700bcg9eb78015177b&690
叫外卖:麻烦你给送一份卤肉饭啊喂。
饭店:您要哪一款卤肉饭?
不放盐的15,放盐的30,双份加盐的50,
我们最近还特别推出“齁死你”超值碘盐防辐射皇家尊贵卤肉饭套餐,
只需98哟,还送一瓶碘酒呢!
【博主感言】一个谣“盐”就将几亿国人折腾成这个样子,真的感到“无盐以对”。听到碘化物能保护甲状腺免受核辐射影响,就疯狂购买碘盐,咋不喝些碘酒呢?对了,别忘了还有海带、紫菜呢!专家说,按照目前的加碘盐含碘量计算,一个成人需要一天吃下3、4公斤加碘盐才能起作用。那么,大家每天都以盐充饥吧!呜呼哀哉,如此国人,岂不让人脸红耳热?呜呼哀哉,如此国人,独立判断之精神何在?呜呼哀哉,如此国人,何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