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刚英语说文解字的灵感竟来自一首日本歌曲

标签:
曲刚英语英语发音英语语法英语说文解字 |
分类: 曲刚英语说文解字 |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灵感来自一个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德国地理学家瓦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灵感来自餐桌上一张撕开的报纸,可谓离奇。
曲刚不才,用12年时间发现个“26个字母运动符号造字说”,并基于此写出本《曲刚英语说文解字》,能不能沾上个伟大发现的边要由历史去评说,但这一发现的灵感来却自于一首日本电影《追捕》里的插曲“啦呀啦”,这个特点倒是与伟大发现们类似,充满离奇,我为此暗暗得意,沾沾自喜。就算我的发现被历史证明不足为奇,我也很幸福地做了一道体验伟大发现的家庭作业,这个过程中的快乐恐怕也只有我自己知道。因此我愿将这个快乐过程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今天我整理资料,偶发现一份已交给北京市版权局备案的资料,是一份作品说明书,这个交给官方备案使用的简洁的作品说明书没准是一份最好的一分钟小说,可以拿来与朋友们分享一下我的发现快乐,因此将其节选如下:
“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等西方拼音文字属印欧语系的语言家族,它们的文字基本上都使用古拉丁语字母和字根来组合造字,而古拉丁语字母和字根又来自比其更早的古希腊语字母和字根,这是文字研究界公知的常识。但有史以来,人类不知道西方最远古的古希腊字母和字根是按照什么思维创造的,这使得整个西方拼音文字的造字原理却一直是个迷。这个迷使得今天的人类对西方拼音文字“不识字”,这不仅给他们本国人学习自己的母语文字带来了很大困惑,更给把西方文字当外语来学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中国人记忆英语单词难,特别是记忆英语单词的意思难,就是其中一大困难。
有史以来,一直有学者热衷于对拼音文字的造字原理进行猜想,这些猜想基本上都是“实物象形说”,即把26个拉丁字母猜想成实物的图形,如L代表绳子、W代表水、M代表山等,然后用它们的组合来解释单词的造字。也有学者把26个字母猜想成大自然中的声音,如“劈哩啪啦、稀哩哗啦”的模拟音。但由于这些猜想仅仅是“猜想”、缺乏统计依据、没有深刻说服力、不能广泛通用地解释大部分文字的造字,并且猜想的门派林立,互不相容,导致学术会议争扰不断,正常研究难以进行,终于引发1910年的“巴黎禁令”,国际语言学大会在巴黎召开,明令禁止在会议上探讨西方文字的造字问题。
我从1996年开始思考西方拼音文字的造字问题,并坚信西方拼音文字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定有其很有说服力的造字根据。我坚信西方拼音文字发源于比古希腊更古老的时代(那个时代在西方历史上是没有记载的),并坚信西方拼音文字一定存在一套十分古老的、原始的、人类本能的、十分简单的造字智慧,只是这个智慧到今天已经失传了,不被今天的人类所知。我同时坚信,这个造字智慧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密码”的形式分散潜藏在当今西方各国的拼音文字里,当今的研究者只要花足够大的精力把当今西方各国的拼音文字拿来做横向比较,就应该有可能分析出古老祖先文字的造字秘密。打个形象的比方说,一个爷爷生养了10个儿子,每个儿子又生养了10个孙子,每个孙子又生养了10个重孙子,这样今天一共有1000个重孙子,虽然爷爷没留下照片,人们看不到他的样子了,但爷爷的样子并没有消失,而是分散在了今天1000个重孙子的样子上。只要花足够的精力去观察、分析、比较今天1000个重孙子的样子,就有可能找出爷爷的样子来。于是我从1996年开始,在北京寻找西方各国语言的字典,并通过查“同义字”的方式来比较西方各国的文字,比如查出各国文字的“金、木、水、火、土、日、月……”的写法,分析它们的样子,通过这种比较来找出已经失传的它们共同的造字之源。很显然,这个工作是“海量”的,但我认为这又是唯一的追根溯源的研究办法,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既然L是“拉长、走远”的动作,那么26个字母的其他字母会不会也是接近、缩短、相遇、碰撞、穿透等动作?
曲刚英语说文解字已通过北京市版权局著作权核审程序,
并取得北京市版权局颁发的作品登记证以兹证明版权所有
曲刚快步英语的各种知识产权证明